147小说 > 次元 > 百年屈辱录 > 第2章

第2章

奕山

害怕遭琦善一样的惩罚,竞将溃败谎报“大捷”。

与腐败无能的清兵鲜明对比的是,三元里民众可歌可泣、彪炳千秋的抗英斗争。

三元里民众的抗英斗争1841年5月,英军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后,将司令部设在离城一里的最高点一一永康台(又名四方台)。5月7日,中英双方签署《广州和约》,议定中国交纳“赎城费”,英军交还炮台、退出广州,广东外省清军同时退出。然而,墨迹未干,英军屡次窜进广州近郊三元里、西村、萧冈、泥城等地,烧杀抢掠、奸**女。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奋起反抗。爱国士绅何玉城等联络周围百余乡的团练、民众共同战斗。他们集中在三元庙,竖起三星旗,以“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为誓。乡民们手持刀箭、梭标、长矛、锨锄、棍棒,将永康台团团围住。英军司令沃乌古亲自带兵出击,众乡亲且战且退,诱敌于牛栏冈一带。这时大雨骤至,英军火器淋湿,无法射击;团练和民众冒雨反击,英勇无比,将敌人分割围歼,展开肉搏战。英军7团一连60多人被义军包围在稻田中,三四十人被击毙、击伤。英军派出两连军队前来增援,相持两小时后英军撤回永康台……

英军不甘失败,决心报一箭之仇。5月9日,又一股英军窜至三元里,抢劫奸淫,三元里人民奋起反抗,打死英军数名。5月0日清晨,三元里等民众集合数千人,向英军盘距的永康台发起进攻,开战未久,英军少校乌霞连热带吓昏死在地。据英军自己记载:“我们的火箭炮……一行一行地推过去,他们没有什么畏惧表现,摇动着旗帜和盾牌,引诱我们向前进。”英军官沃乌古气急败坏,率众追击。抗英民众把敌人引诱到牛栏冈附近,忽然战鼓骤响,七八千伏兵呼啸杀出,气势如洪,将英军团团围住。此时杀声遍野,喊声震天,连妇女、儿童一齐上阵。仓惶之中,沃乌古率兵分两路突围;英雄民众两处包抄,趁其渡河或零乱逃亡之际上前冲杀,展开肉搏战。

次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永康台,附近州县的增城、从化、花县等地团练也赶来助战。沃乌古不敢再战,反来威胁奕山,扬言毁约攻城。奕山吓破胆,急命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向民众解劝施压,安抚英军。人民大众贴出《申谕英夷告示》,

警告英军如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三元里之战英军惨败,6月1日被迫退出广州。

三元里人民开了近代史上抗击外族侵略的先河,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他们不畏强bao,视死如归,敢于向强敌抗争的勇气,成为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光辉旗帜!然而,腐败无能的清王朝不但不鼓励、褒扬,反而采取阻滞、压抑手段,从

而激发了侵略者的凶焰,压制了民族精神,这样的政权不败倒是奇怪的了。

英军再度疯狂:经过几次较量,英国侵略者更感到清王朝不堪一击;且对两获赔款心犹不甘,决心将战争进一步升级,以获得更大实惠。于是,英当局撒掉义律,换上更激进的璞鼎查。

1841年8月7日,英舰百余艘,官兵9000人,一举攻陷厦门、鼓浪屿、镇海(今宁波)、定海,以及浙江的乍浦(今平湖)。总兵葛云飞麾下4000人全部阵亡,敌军也伤亡惨重。接着,英军又进攻长江门户吳淞。驻守西炮台的江南提督陈化成,在驻守东炮合的两江总督牛鉴弃战而逃、孤军作战的危情下,仍坚守阵地,视死如归,直至全军覆没!英舰更加肆无忌惮,继续溯江而上开进长江,6000多英军击败镇江城外的绿营守军,与1500名蒙古八旗兵展开巷战,英军死伤百余人,八旗兵600多人阵亡,镇江副都统海龄自杀身亡。镇江惨遭萘炭,一片狼藉。镇江对岸的扬州商绅害怕重复镇江命运,集资50万两奉献英军,换取一时苟安。英军先后攻占吳淞、上海、镇江后,英舰开进南京江面,炮口对准南京城。南京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拿下南京可以控制长江流域、运河水道,可以统揽江南半壁江山。道光皇帝吓破胆,无奈派出议和代表,在静海寺与英代表璞鼎查谈判和约事宜。因为英国人趾高气扬,漫天要价,中、英代表4次交谈未果。英军为增加谈判筹码,索要高价,在谈判期间不断攻城掠地,制造战端,终于引发一场“靖江保卫战”……

靖江保卫战:8月日,驻江阴的英军后援部队,为给前方部队提供食品、弹药前往靖江,英军将船停在东双港(现名膨蜞港)西扒灰桥下,开始上岸对镇上居民大肆抢劫骚扰,然后呼啸而去。次日,又有十几名英军下船大肆抢夺、行凶,致使一老人去世,尸殓棺内停于家中。英人以为棺内藏有财物,竞惨无人道地劈棺戮尸。另一老中医乘轿出诊途中,被英人无端割去双耳,血流不止而亡。英军更进入靖江城,大肆抢掠、杀戮、奸婬,死伤镇民多人。从而激起民愤,镇民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关闭城门,在一片“杀鬼”声中开始复仇行动。英军见势不妙,急忙夺城门出城,将正在关闭城门的多名镇民杀死。其中一名英兵迷路,误撞东城根,被愤怒的孩童用砖石砸伤,附近居民赶来将其杀死。与此同时,城外农民也用乱石袭击逃跑的英军,击伤多名“黑夷”(印度僱佣兵)。英军匆匆登船而去。

他们料想英军必来报复。杨凤翤知县深知事态严重,为防英军,当晚召集士绅商议对策。有人以为小小靖江难敌强夷,有人主张承颜候色、委屈求全,有人主张撤离城市、暂避一时;而以乡绅陈凤喈为首的大多志士,主张“背水一战”!知县采信了陈凤喈的意见,组织青壮年整顿战备,严阵以待。

当时靖江镇仅有水师营和守城营官兵几百人,最高官职只是一名守备(相当营级),最好的火器不过几十支装火药打铁砂的抬枪。知县杨凤翤当夜召募乡勇丁壮00多名,此外衙门中的马快、皂隶全体出战;各行各业纷纷捐款捐物,整整忙活一夜方告就绪为鼓舞士气,对现承诺,次日,杨知县以每人5000文重赏前日杀敌功臣;以每人100文支付丁壮饷钱。一切安排妥当,上午10时左右,三艘英舰扬帆而至,停在南关城外。膂力过人的杨知县的侄儿杨尊山率众前线御敌,乡绅陈凤喈与守备王武滔、把总(连职)马廷栋急赴南门布防,水师营头领何鼎勋乘敌舰未定,下令开火,支支抬枪杀向敌群,打得敌措手不及,旋即击毙敌人多名。英军开炮还击,因相距太近,仅有一发14磅重炮弹落入圩岸上,其它炮弹分别落入城中,无一人伤亡。城内千余居民登上城头摇旗呐喊,擂鼓助阵,气势如虹。敌我双方对阵两小时。其时,北风骤起,潮水陡落,敌舰难以靠近,就在这时,水师营士兵肖凤书用抬枪击中一敌舰上的火药桶,顿时爆炸起火,舰船焚毁,当场死伤英军十几名,其他英军纷纷跳水逃生,其壮狼狈不堪。这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英军自知难讨便宜,仓皇中乘余舰逃亡……

这又是一次人民群众抵御侵略者的成功范例。这说明只要发动群众打人民战争,任何侵略者休想战胜伟大的中华民族。可惜腐朽透顶的清王朝看不到人民的伟力,还是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莶约不久,知县杨凤嗣就接到临阵脱逃的两江总督牛鉴的手令,以杨凤翤“大胆滋事”罪名将其革职……

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南京古称江宁),184年8月9日,由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布里奇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英舰“皋华丽号”上签署的。条约全文1条,其主要内容有:

1、割让香港。香港水深港阔,安全便利,便于舰船停泊,进可攻退可守,又与大陆有地利之便。早在鸦片战争之前英国人早就看好香港。英人如愿以偿,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成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

、巨额赔款。中国赔偿英国烟价、军费100万两,分4年还清,这笔巨款相当清政府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开放口岸。约定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人在五处开设领事馆,英商可以自由进出、经商;后来的《虎门条约》更规定,英国人可以在五口岸租地建房,永久居住。

4、把持关税。条约规定英商进出中国的货物税率由两国商定。自此中国海关各要害部门均由英人把持,中国人不能染指。如英人赫德任海关总监长达4年,不仅统揽海关事物,还参与中国的人事任免,提升降调。这对西方世界向中国倾销商品、攫取中国原材料大开方便之门。

5、享有领事裁判权。英国人与中国人纠纷、诉讼、在中国犯法,按照英国法律处理,中国政府无权裁判制裁。

6、享受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人除自己享有最惠国待遇外,大凡中国给予其它国家的一切特权,英国人全部享有。

对以上严苛条件英人还不满足,又于184年6月5日强迫中国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8月l5日签署《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英国人进一步攫取租界权、领事裁判权,以及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些条约,像英国人套在中国人身上的枷锁,环环相扣,步步劲逼,压得中国人喘不上气来!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导致严重恶果:一、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华的基地,从而颠覆了中国主权;二、开创了侵略者敲诈勒索的先河,导致众多强盗侵入;三、洞开的中国门户,便于国外贸本的入侵;四、使中国丧失关税主权,为侵略者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打开方便之门。

鸦片战争的反思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义之战,是东西方从科技到军事与清王朝巨大差异的反映,打破了清王朝“天朝圣邦”的迷梦,从此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社会危机四伏。自l840年中英签署《南京条约》,到191清王朝灭亡、到北洋军阀统治、再到美蒋乱华的109年间,中国相继与英、美、法、俄、德、日、意、奥、比、西、葡、荷、丹麦等国及国际组织,签署不平等条约多达1l75件(一说118件),条约涉及通商、通邮、割地、赔款、租地、借款、垫款、产业、技术、军事、领土、勘界、划界、电信、通航等各个领域。

英国人为什么能以较少兵力、较小投入战胜国土、人口、军队大它几倍、十几倍的中国?除武器先进、战术超前、战略战术得当,诸如集中优势兵力占领沿海经

济命脉之地外;其主要原因归咎于滿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淸封建王朝到18世纪0年代后期经济更加衰落、政治更加腐朽,大大削弱了战争取胜的条件。而统治集团内部贪污腐化、生活靡烂、享乐成风,随着鸦片的侵入,王公贵族阶层更加依赖毒品消磨荒淫无度的享乐生活。他们不仅吸毒成风,而且受贿、贩毒,谋取暴利。有些走私船公然插着两广总督、海关监督的旗号,堂而皇之进出海关。甚而皇上也收取西方奇珍异宝,成为鸦片走私的最大受益者。因此在禁(烟)与不禁(烟),战与和上摇摆不定,鼠首两端;从皇帝到将军没有完整的战略战术计划。对爱国民众抵御外侮的民族伟力视而不见,甚而采取压制的态度,这样的国家不败倒是怪事了。

苦难浸染中华

张兆茹

英国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之后,众强盗蜂拥而至,对中国敲诈勒索、恣意妄为。他们的舰船可以随意进出我国海疆、内河,可以胡作非为而不受法律制裁,可以开车撞死人后扬长而去,可以揪中国官员的鞭子、戏弄女人的小脚……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堂堂帝国没有尊严、没有自信、没有话语权;只有俯首贴耳、忍气吞声地任人摆布。西方列强给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尤其在心灵上造成含辛茹苦、血泪交融的伤害!

英国人轻而易举敲开中国大门,攫取巨大的利益后,贪婪成性的西方强盗红了眼,都想分一杯羹吃。于是,美国、法国、沙俄、瑞典、比利时等国势如潮水,纷纷胁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变得一发而不可收。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因主权丧失而遭到颠覆;自给自主的自然经济因外国商品涌入而惨遭解体,中国逐渐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更加积贫积弱,衰败不堪,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美国捷足先登。在林则徐禁烟运动中,美国鸦片贩子受了损失,189年5月他们联合上书美国国会,要求与英、法、荷联合对付中国,国会未获批准。鸦片战争期间,美国以为有机可乘,急派加尼率东印度船队来中国,加尼致函两广总督,要求给予最惠国待遇未果。当得知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后,贪欲之心恶性澎胀,于184年5月,美国政府派专使顾盛率舰船来到澳门,再次对中国施压。6月18日钦差大臣耆英与顾盛在澳门望厦村举行会谈。顾盛软硬兼施,威胁利诱,终于7月日签订《中美五口通商章程》,又称《望厦条约》。

条约共4款,除享有《南京条约》的全部特权外,其主要内容:

关税话语权增大。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率变更,须与合众国领

事等官议允”。较《南京条约》之“协定关税”更进一步,从而挑战了中国海关的自主权。

二、扩大了领事裁判权。条约规定,中国国民与美国国民发生纠纷,美国国民由美国领事按美国法律处理,中国无权过问。

三、侵犯了中国领海权。条约规定,美国舰船可以自由进出中国港口“巡查贸易”,清朝港口官员须友好接待;停泊在中国港口的美国商船,清朝无从统辖。

四、扩大了侵略范围。美国人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建教堂、医院、文化设施。从而从军事、经济、到文化全面向中国渗透。

法国趁火打劫。林则徐禁烟,法国损失不大,但见美国人不费一枪一弹坐收渔利后,法国人眼馋心热,也来凑热闹。1844年10月派专使拉萼尼驾驶8艘兵船来到澳门,以威胁、讹诈等手段胁迫中国按英、美先例签订条约,给予与们相同的待遇。清政府急命耆英与法国代表会淡,在黄浦江法舰上,签署了《黄浦条约》。其主要内容有:

法国人可以在五口岸永久居住、自由贸易、设领事馆、停泊兵船等;中国政府对法国人的生命、财产予以保护,不得侵犯欺辱。

二、中国人要想改变海关税率,应与法国“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

三、法国人与中国人、他国人发生诉讼时,中国政府不得过问。

四、片面最惠国待遇。

五、可以在五口岸建医院、教堂,清政府负有保护之责。

沙俄狮子大张口。沙俄帝国早对中国有领土野心,长期独占恰克图边境贸易,并不断谋求扩大对华陆路通商范围。他们无视清政府禁令,俄国官商经常深入中国西北地区刺探商业情报,进行非法贸易。鸦片战争后见英、美等国取得一系列特权,他们红了眼,俄军侵犯中国西北边境活动日益频繁。从18世纪末期曾多次提出开放伊犁、喀格噶尔、塔尔哈巴台三处通商口岸,这次趁中国战败之机再次向中国施压,终于1851年8月强迫中国签订《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此章程共17条,主要内容有:

一。伊、塔两处与俄通商后,俄专派贸易官员(领事)照管。二、中俄两国在伊、塔两处通商,彼此两不抽税。三、俄国商人在伊、塔两地犯罪,由俄国领事究办,不受中国法律制裁。四、俄商有权在伊、塔建商站、货站、贸易亭、房屋,不受中国政府管辖……

此次不平等条约签署后,更一发不可收,先后签订《中俄瑷珲条约》(1858。5月8日)、《中俄天津条约》(l858。6。l)、《中俄北京条约》(l860。ll。4)、《伊宁条约》(l864。7。lO)、《里瓦吉亚条约》(l879。l0。)、《伊犁条约》(l88l。4)。一次比一次贪婪,一次比一次苛刻,不仅打开中国西北大门、攫取商品免税权、领事裁判权、租界地等特权,而且强占我国领土总计151万平方公里!

以上仅略举几个典型事例,足可见一斑。

经济侵略挤垮自然经济

倾销商品与掠夺原材料并存。战后,西方列强在条约保护下,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对中国的自然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使我国民族工商业难以为继,纷纷破产。加上巨额的战争赔款,转嫁到老百姓头上,本来就苦难深重的中国更加雪上加霜,致使我国百业凋零,贫弱不堪。

《南京条约》签署后,英国人的报纸曾津津乐道地说:中国人的衣裳长一寸,英国的纺织业可以全年开工。战后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总量,打着滚儿向上升。中国用老式织布机织出的土布,既粗糙又不雅,旦价钱昂贵;英国人用先进的制布机织出的布,既美观耐用,花色又新,质量上乘,而且价格要比国产低三分之二。以184年为例,英国向中国倾销的棉纱、棉布总价值为70多万英镑;仅仅年后陡增至170多万英镑。

上海、苏州一带本是棉花盛产地,是江南纺织业的中心,战前国内的消费市场相当火爆,还有一部分出口。自从英、美的洋布、洋纱入侵东南沿海地区后,江南的纺织业风光不再,逐渐被挤出中国市场。其它如冶炼、制造业等无不受到打压而濒临倒毙。

西方列强在倾销工业产品的同时,对中国亷价的原材料进行疯狂掠夺。如生丝、棉花、工业原料几倍十倍的增长。这些原材料转口加工后转手卖给中国,又是几倍、十几倍的升值。这样一出一入西方列强赚取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中国航运业落后,没有现代化货轮,从事国际贸易的主导权完全控制在外商手中;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受西方列强的制约,因而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逐步走上依赖外国的殖民化道路。

买办阶级应运而生。战后,由于泊来品的侵入,原材料的掠夺,不仅使我国自然经济濒临解体,而且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买办阶层。在五口通商地区或内地,为为外商推销商品、毒品,收购原材料,办理进出口业务,国外资本家雇用大批中国人。这些死心塌地为洋人驱使的人,成为最早的买办阶层。他们有从事鸦片生意的毒品贩子,有经营进出口贸易的商人,有外国资本家培植的奴才。这些人的命运紧紧与侵略者融为一体,政治上成为侵略者的邦凶;经济上成为仰洋人鼻息、食洋人牙秽的奴才。他们同地主阶级一样,代表着最反动、落后的生产关条,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毛泽东说:“大地主和大买办阶级,他们始终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是极端反革命派。”

鸦片走私从未停止。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原于鸦片走私。《南京条约》签署后,毒品泛滥不但没有稍减,反而变本加厉,愈加猖狂。耆英曾无奈地向英人表示:外国商船夹带鸦片与否,中国已无须过问。这就是说中国当局已为鸦片贩子开了方便之门。战争前的1840年,年走私鸦片约。4万箱;l84年增至。5万箱;到l850年猛增至5。9万箱!香港承与大陆地利之便,成为走私鸦片的中心,世界闻名的“鸦片大本营”。中国的缉私机构全部土崩瓦解,走私船上有外国武装人员保护,贩卖鸦片已不成其“走私”,而成了公开的交易。不仅如此,外国人还研究出“白面”(海洛因)、吗啡等更高效、更l便捷的毒品,对中国人的伤害更加严重。鸦片不仅摧残了国人的健康、精神,而且加重了中国的贫困。外国鸦片贩子,每年从中国流走的白银1000多万两,使清王朝财政更拮据,国库更空虚,这些寃枉债全部加在国人头上,使中国人更加苦难深重,喘息难申!

“国中之国”一一租界

全方位侵华的例证。“租界”和“租界地”都是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强势,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享有独立的特权,不许其他国家染指。

租界: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根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五个通商口岸划定由他们永久或长期占用的地域,每年向中国交纳一定数额的年租,无限期租用或转租;租界人不退租,业主不得停租。从1845年英国人在上海建立第一个租界后,西方列强纷纷效法,到l904年的59年间,列强在华建立了4处租界。租界分单一国家管理和多国共同管理两种。他们在租界买房购地、安家落户,贩运鸦片,经营贸易,建工厂、医院、教堂,从事各种罪恶活动。列强在租界内设立司法、审判、警察、监狱、市政管理和税收机关等殖民统治机构,使租界变成“国中之国”,成为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的据点,冒险家的天堂,罪犯分子的避护所。

租借地:指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出于军事目的,强行向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租借的大片战略要地。租界地地域广阔,有的还包括大片水域。这些租界地大多附有军事设施作为奴役、侵略中国的桥头保。如九龙租借地即是如此。

英国人的第一个租界。184年,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以《虎门条约》第7款“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规定,以“华洋分居可以避免纠纷”为借口,迫使地方当局划出80亩土地租给英国商人,为建房居住之用,即为最原始的租界。其时,英国在上海的人口不过5人;到1848年也不过l75人。按理说这么大面积已経够多了;但英国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变着法的扩大侵略范围,增强统治中国的实力。1848年1l月,英国驻沪领事阿礼国逼着上海新任道台白麟桂订立协定,将英租界扩大到80亩。

恶例一口,群魔效尤。经英国之后,法国强索租界地840亩,美国强索土地785亩。到186年,英、美租界地合并为上海公共租界。在租界内的英囯宝顺洋行、怡和洋行、仁记洋行,美国的旗昌洋行等大商行10多家。此外,有众多外国银行,如丽如银行、有利银行、麦加利银行等在上海租界开设分行。此外,还在这里开设仓库、码头、船舶修造厂等,成为集行政、司法、金融、武装等为一体、实至名归的“国中国”。

这些租界建立之初,中国当局有司法、行政干预权,随着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深化与扩充,中国的干预权逐渐被弱化、直至剥夺。1854年,侵略者公然在上海成立“工部局”,对租界实行一套完整的、独立于大清法律之外的法律体系。这套制度逐渐推广到广州、天津、厦门等商埠。

香港的英国人,更加肆无忌惮,到50年代英国驻港人口高达7、8万,这里彻底成了英国的海军基地、毒品集散地、货物转运地、海盗罪犯的藏匿地、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更有甚者,还是掠夺、贩卖人口的策源地!(未完待续)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