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挽宋 > 第十七章 中书舍人

第十七章 中书舍人

人心叵测,郑毅不愿去得罪人,但却在无形中侵占了,那些人的利益,人世间的所有争斗,都无外乎利益两字。

兄弟反目,是为利益;父子成仇,是为利益;好友断交,是为利益。

时间的形形色色,全都是利益在作祟。蔡京等人,是人人得知的奸臣,乱党,但却无人敢言,为何?只因这些人手中有权有势。郑毅为何会在此时被人暗中记恨,则是因为他无权无势,若他的靠山是蔡京,是童贯,那便不会有人记恨,皆因背后有靠山,有势力。

言归正传,郑毅此时作画,不知不觉间已经达到了前世自己所不能达到的水准,若前世郑毅是个二流画家,那么此时郑毅确实能够算得上一流的水准了。

每一次行笔,都如有神助一般,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寥寥几笔间,便将画中的山画活了,水画动了,在几笔间,一个僧人跃然纸上,那憎人面间的神情,姿态,恍如一个真真正正的人在画中一样。

只是此时,郑毅还没有停笔,依旧在作画,众人本以为画卷到此便停住了,但却不是,郑毅先是在哪憎人肩上斜着画了一笔,众人看那一道横笔,顿时间便将整幅画的格局破坏掉了,各种神韵,那里还存在。

就连徽宗皇帝,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身后那些极善察言观色的臣工中,有人终于抓住机会,愤然指责着郑毅,将一副好好的丹青之作,毁掉了。

只是郑毅却并没有回答,依旧沉浸在自己的画卷中,浑然忘我,将身边的一切杂念,外物的所有干扰,都茫然未闻。那站出来指责的大臣,见自己如小丑一般,自说自唱,无人搭理,面子上挂不住,只得悻悻收声,退到了一旁。

就在众人都在为这幅丹青可惜的时候,郑毅却是再次运笔,三两下,便将那横笔画出了立感,并分别在两端画上水勾,下面再坠上一副水桶,桶中画上溪水,僧人身上在画上一件带补丁的衣衫,只是几笔加上去,那僧人便融入了山水之中,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自然,和谐。

郑毅收笔闭眼,深深地吸了几口空气,再缓缓吐出,内心说不出的神清气爽和放松,就算是此刻有人拿把刀架在郑毅的脖子上,他也不会有丝毫的惊慌,这便是内心通透,荣辱不惊。

“好,郑爱卿这幅画,倒是尽显大家风范,不曾想郑爱卿不仅字写得好,丹青之作也有如此深的造诣,郑爱卿,你为朕解开了缠绕朕多日的梦寐,朕一定要重重的赏赐与你。”徽宗皇帝见郑毅的这幅僧人挑水,不仅符合自己那“山中藏古寺”的命题,并且画工精良,自有一股子意蕴在其中,忍不住击节赞叹,出口便是夸奖和赏赐的话。

“微臣能为圣上排忧解难,已经是难得地荣幸了,那里还敢提什么赏赐。”郑毅却是委婉的向徽宗皇帝表示着自己内心的想法,自己能够得到一个开封府判官的闲职,已经不错了,那里还敢再往上升,若是徽宗皇帝大笔一挥,给自己个三品四品的官,那自己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说不定,哪天被发配到偏远地方,自己都不知道是为什么呢。

现在就步入蔡京等人的视线,显然还不是好的时机,自己现在可是还没有资本和这些老狐狸们斗。

“郑爱卿,朕向来赏罚分明,郑爱卿为朕解惑,便是有功,该赏,难道郑爱卿想让朕誓言?做那无信小人。”徽宗皇帝见郑毅推辞,心中微微有些不悦。

郑毅赶紧跪下,口中回答着,“微臣不敢,只是微臣刚刚才被圣上赐下开封府判官的官位,此时微臣若是再开口要赏,那边有居功的嫌疑,再者,若是引得诸位大人心中不服,那微臣便真是万死莫辞了。”

“启禀圣上,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讲?”郑毅话音刚落,蔡京蔡大人便向前一步,对着徽宗皇帝说道。

“蔡爱卿,乃是国之栋梁,但说无妨。”

“圣上,臣认为,郑判官为圣上解惑,有功;前些时日,郑判官为我汴京预警,也是有功,两者不可混为一谈;前者是为圣上解惑,有功于朝廷,后者,为黎民百姓预警,有功于万民。”

“圣上先前赏赐郑判官,从六品的官职,是万民所向,此乃民意;今次再行赏赐,是百官所向,此乃官意,更是圣意,微臣认为,当赏,若因郑判官不愿受赏,而略去此次赏赐,那便是臣等的失职了。”蔡京说的有条有理,倒使得郑毅和余下的诸位大人,无话可说,即使是那些心有微词的大人们,也不得不随着蔡京的意思,口中喊着“请圣上明鉴”。

郑毅此时还跪拜在地,听到身后那些大人们口中高呼,心中却是不知道蔡京这老狐狸葫芦中卖的是什么药,只得听之任之,若是自己在行推辞,那边不仅仅是拂皇上的面子了,就连百官,也都得罪了。

众怒难犯,这点道理郑毅还是明白的,那里还敢再说别的不合群的话。

“郑爱卿,这可不是朕的意思了,是百官为你请愿,你还不愿受赏吗?”徽宗皇帝欣慰的看了几眼蔡京,不仅为他刚才的那番话,大大的在心中夸赞了一番,真的是龙心大悦。

“微臣不敢,但凭圣上裁定。”郑毅无奈,只得随着话音,接了下去。

“那好,朕就赏你钱,万贯,中书舍人,领正奉大夫,食百户。郑爱卿,可满意否?”

“臣,谢圣上。”郑毅无奈,也只得领了徽宗皇帝的赏赐。

“圣上,郑大人乃是平民出身,怕是还没有府邸,如今领了正四品的中书舍人,若没有个好点的府邸,那便有损我朝的威严,因此臣下建议,圣上赐下一座宅邸,使得郑大人不在为生计奔波,好专心为朝廷和圣上排忧艰难。”

“准了,朕就将辞官回乡的林大人地那座府邸赏赐于郑爱卿,免得郑爱卿为些许银钱忧虑,不能专心朝政和丹青之道。”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