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龙之海上帝国 > 第474章 招抚和谈(五)

第474章 招抚和谈(五)

徐光启当时就从宴会上退场,返回了织造局住所。

他在自己住的内室召集了招抚大使盛以泓、锦衣卫千户张叶以及兵部职方司主事袁崇焕等人商议对策。

这是招抚使团目前最主要的几位官员,其余御史、科道、东厂等派出公干的人员,都留在了扬州,或者是去护送楚王一行了。

徐光启让自己的学生、随扈亲卫徐从重在门口站岗放哨,把其余人等一概赶出后院。这徐从重是徐光启的本家远房侄子,也跟着徐光启入了天主教,是徐光启的贴身护卫。

他把那份邸报交给锦衣卫千户张叶及袁崇焕两人,他们两个在宴会上并没有看到邸报的内容。

在幽暗摇曳的油灯下,袁崇焕迅速看完了邸报,而文化程度较差的张叶还在琢磨邸报的文字。

袁崇焕焦急地向徐光启一拱手:“徐大人,大明的江山社稷,危亦!当务之急,就是得先让海寇军撤离长江,……”

徐光启点点头,又摇摇头,低声对张叶说道:“张大人,你们锦衣卫在此地可布置有眼线?能否打听一下,这份邸报是否是真实的?”

张叶抬起头,苦笑道:“我们锦衣卫只是监督百官的。我已经四下里打探过消息,苏州城被海寇攻陷之时,城中官吏大多或死或逃,少数人降贼,锦衣卫在苏州城中的暗线早已不存在了。不过,邸报内容应该不会假,西南水西土司意欲谋反,早已被我们侦知。如今奢崇明造反,他们必定会乘机生事,这事在意料之中。而且,这邸报有大内印书局的印记,应该是在京师印刷的,只是不知道怎么会这么快就出现在了苏州城。”

徐光启想起了中华军拥有的那种快速纵帆船,点点头道:“这也不奇怪,上一回我从天津搭乘他们的快船,走海路不过十天就到了长江口。”

袁崇焕的黑脸上透着热切的神情,他拱手道:“徐大人,招抚和谈不可如此拖延,明日就让下官去与他们谈吧?”

朝廷招抚使团到达苏州后的这两天,相关谈判事宜都是由盛以泓出面谈的。盛以泓闻听袁崇焕此言,心里很不舒服,立刻很不高兴地说道:“袁大人此言差亦,我等在此代表着天子与朝廷的威仪,怎么能轻易听从这帮海寇的安排?”

袁崇焕此时也觉得刚才的话太直率,想说几句话解释一下,徐光启忽然说道:“元素,明日你打算如何与他们谈?”

“元素”是袁崇焕的表字,徐光启看着袁崇焕,以老师对待弟子的语气说道:“这些人不是一般的土匪海盗,办事井井有条,善于笼络人心,不可轻视!”

见徐光启有意无意地在处处维护袁崇焕,盛以泓脸色铁青地坐直腰板,不再说话。袁崇焕点头道:“徐大人的教诲,学生心中有数。”袁崇焕对徐光启还是很尊重的,

他的科举座师东阁大学士韩爌是徐光启之友,因此袁崇焕也对徐光启执弟子之礼。

他继续说道:“学生离京前,韩大学士曾提过,这海寇军发布文告要与朝廷讲和。职方员外郎方大人也曾提到过,海寇军连年在辽东与南洋大战,财力人力耗费很大,确实是有求和的愿望。眼下,朝廷也急需与海寇休战,以便集中兵力对付西南蛮夷叛乱,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做:向那个匪首陈衷纪提出,只要海寇军从长江沿线撤兵休战,我们可以去东番、噢,就是去台湾岛与那海寇大头目尹峰直接谈判。”

盛以弘、张叶都瞪大了眼睛,盛以弘大声道:“在这里谈,这些海寇已经如此嚣张跋扈,我们去了匪巢,那还不是任由他们摆布了!不成,我们不能事事由着海寇……如此行事,朝廷的威仪、脸面何在!”

徐光启摇头:“盛大人,元素此话有些道理。我们不是事事由着他们,那中华海寇也是想着要和谈的,只是不愿意让出手头的利益。朝廷现在急需与他们停战,这些海寇也有意愿停战,这就是我们可以继续谈判的缘由。让他们从长江沿线撤军,解除对金陵城的包围圈,他们的艨艟巨舰必须全部撤离长江,这就是我们现在提出的条件。他们答应这个条件后,我们就可以继续谈和,去台湾也好,还能一窥海寇巢穴的内情。”

袁崇焕连连点头,兴奋不已:“徐大人,学生也正是这个意思。我们兵部的方大人对我说过:打从前年开始,福建官军派遣到台湾岛的细作间谍,都已失陷在岛上,朝廷已经很久不知道海寇军内部的情况了。”

袁崇焕提到的方大人,就是兵部职方员外郎方孔照,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成丙辰科进士,先授嘉定州知州,后调任福宁知州、兵部主事,现在是袁崇焕的直接主管上司职方员外郎。其人精通医学、地理、军事,他的儿子是方以智,另一历史时空中的“明未四公子”之一。

这时,心里对去台湾谈判非常担心的盛以弘道:“要是那帮海寇坚持不让步,非得要我们在这里和这些小头目谈,我们该怎么办?”

徐光启冷笑一声:“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立刻返回扬州,终止谈判。”

盛以弘与锦衣卫千户张叶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

次日,大明招抚使团中最活跃不安份的广东人袁崇焕成了谈判的主角。在苏州城南土地庙的临时谈判场所,大明钦差的立场变得更加强硬。

当晚,在原苏州知府衙门西苑,陈衷纪和曾岳、罗全修等人聚会商议。

江南春夏之交,正是气候宜人的时节。时年已经五十岁的曾岳借着皎洁月光正在赏看园中几株桃花;打了几十年仗的老军人罗全修粗豪直率,对花花草草没有什么兴趣;而最年轻的陈衷纪,虽然受了几年江南温暖人文风俗熏陶,却还依旧保留着当年跟着尹峰冲杀战场的气概。

罗全修正在喝酒,一边喝一边骂骂咧咧:“这个南蛮子着实难缠,居然敢威胁我们,说是要中止和谈……难道他不知道,我中华军正包围着南都金陵,他们那些兵士,在我们眼中算个鸟!

白天在土地庙,罗全修跳起来威胁说要攻占金陵城,指着袁崇焕的鼻子大骂。现在,他还在愤愤不平。

陈衷纪在喝茶,慢悠悠地说道:“如今金陵城内有七八万官兵,我们的兵力不足,围城都很勉强,……看来,我们的武力炫耀没有什么作用。曾爷,当下该如何行事?”

曾岳转过身,叹了一口气:“我们小瞧了这些钦差,大明朝廷之中,还是有一些能人的。他们很快就调整了谈判策略,这位徐光启徐大人,船主大王是经常提到的人物,据说也是个精通算术、西学的大家,常常对他表示敬慕。如今看来,徐大人确实是一个有眼光有魄力的……现在,在这场谈判上,似乎我们有些被动了。”

“那个广东蛮子是个什么来头?”罗全修问。

“大明的兵部职方司主事袁崇焕,以前没听说过这个人。据说在我们福建做过县官,官声尚可。”曾岳回忆了一下自己看过的军情部资料,皱皱眉头说道:“据我们在京师的细作打探来的消息,夜袭瓜洲渡口、烧了刘香佬几艘船的明军,好像就是他指挥的。”

陈衷纪放下茶杯,罗全修停止了喝酒,一齐抬头看着曾岳。

“朝廷邸报中,夜袭瓜洲的战功好像与他没什么关系。”陈衷纪疑惑地说道。

曾岳点点头:“确实如此,似乎这一次的功劳都被别人瓜分了。但是根据我们在京师的暗桩、细作打探来的消息,偷袭瓜洲的明军,确实是这个姓袁的家伙。”

陈衷纪叹息一声:“糟了,我们似乎是疏忽了此人。”

罗全修也点点头道:“今日谈判,徐、盛二人都没有出面,全是这个六品小文官在闹事,保不齐这以撤军交换去台湾谈判的说法,就是这家伙搞出来的。”

正在此时,门口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带着羽毛头盔的传令兵飞奔而来。

陈衷纪见是自己的传令兵,站起身道:“怎么回事?出了什么事?”

……

传令兵带来一个消息:朝鲜国政变,中华军驻军在汉城、平壤被围。

辽东道行军总管赵铁派出通讯舰向台湾发出告急信,同时要求江南方面中华军将参战的北洋舰队舰只派回辽东,并要求海军台湾舰队也派出舰只从海路去增援平壤、汉城。在朝鲜国的平壤和汉城,中华军各驻扎了两个营的部队,此时估计已经被包围在了驻地。

其实,打从颜思齐在朝鲜王宫开枪杀人、镇服了朝鲜国上下之后,朝鲜国内已经发生了多次未遂政变。光海君李珲被逼与中华军签订了通商条约,从此再没向明朝纳贡过。原先就反对他登基为王的西人党等政治派别对此非常不满,一直以他违背了与明朝的宗藩关系为理由,企图推翻他的王位。三年前,天启元年年尾,西人党的一些人结合小北派,蛊惑了一些禁军在汉城起事,差一点就抓住了光海君。光海君李珲逃出汉城后,在中华军驻军以及后来赶到的颜思齐所部支援下,打回了汉城,一举将政变者全部处死。

此后几年,光海君还遭到了三次刺杀和一次投毒,都侥幸生还。在这种生命朝不保夕的情况下,李珲完全投向了中华军一边,打算依靠中华公司的力量支撑自己的统治。

天启三年三月十二日,就在大明朝廷正式决定与海寇军和谈的时候,朝鲜国内的所谓西人党再次发动了政变。

西人党中的李贵、李适、金自点等人在仁穆王后和新崛起的南人党势力的协助下,召集军队在绫阳君的汉城别墅内会合,乘着中华军驻军营大部出城操练的时候,打入庆云宫,发动宫廷政变。拥护李珲的大北派骨干李尔瞻、郑仁弘等被赐死,二十八岁的绫阳君李倧即位。被废黜的光海君则被带到仁穆王后面前接受斥责,然后用石灰烧瞎双目,被幽禁在了王宫后院。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