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次元 > 上海繁华 > 第100章 不禁乐了

第100章 不禁乐了

崇明岛虽然绝大部分属于上海,却离上海市区很远,过去一趟,要转好几趟的公交车,还要搭乘轮渡过长江,非常的不太方便。为充分利用和节省时间,王一元决定趁双休日两天,去一趟崇明。

星期六一大早,王一元从吴泾出发,先坐公交到上海体育场,然后转旅游集散中心的旅游五号线,将近一个半小时,到达宝杨路码头,再转乘轮渡,晃晃悠悠抵达崇明的堡镇,最后再转当地的公交车去绿华镇。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四周处于水体包围之中,这种“海岛效应”小气候,使崇明柑橘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迅速发展,并创造出了柑橘在北缘地区生产栽培的奇迹。崇明柑橘的主要产区就分布在绿华、长兴岛和横沙岛等乡镇。特别是其中的绿华镇,已建成为国家级“柑橘生产标准化示范区“,也是上海市著名的“柑橘之乡”。

王一元到达绿华镇上,已是差不多下午两点半的时间。虽然天气炎热,但因为公交车上有空调,感觉上还好受一些。只是这刚一下车,一股酷暑的热浪立马就扑面而来,王一元下意识的张开手臂来一边遮挡太阳,一边不停的扇风。

早上买的两瓶水早已喝完,一直到这会儿,王一元才真真切切的感觉到自己有些饿了。要知道,不要说中午饭,王一元连早饭也只是在集散中心的商店里,匆匆忙忙买着吃了一个素菜包子。

他四处张望,看到车站大门口不远处有卖崇明糕的摊位。他大步走过去,向摊主切了一小块糕点,又要了一瓶矿泉水,然后就蹲在了摊位的遮阳伞底下,狼吞虎咽的开始吃起来。

王一元来之前和这里一家园艺场的老板,黄总打过电话,对方说是会来人到车站接自己。天气太热,才蹲下来一会儿的功夫,王一元就汗水涔涔,一滴一滴的直往下掉,肩上背着的公文包,好像也变成了一种沉甸甸的负担。

崇明糕是崇明地方特产,一种糯米做的米糕,里面配有枣,白糖等,清香松口,糯而不粘,是崇明当地的特色风味小吃。王一元吃过后,觉得还没吃饱,于是又向摊主要了一小块。吃完糕点后,咕咚咕咚,一大半瓶的水,他几口之间就倒灌进了焦渴的口中。

吃饱喝足,王一元来了精神,仿佛觉得太阳也没有那么的晒了。他正了正背包的肩带,又要了一根绿豆棒冰,边吃边和摊主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天。

绿华前潮园艺场的黄总亲自开着桑塔纳到镇上来接王一元。黄总快六十岁,高高壮壮,看上去不太修边幅,穿着也是农村常见的模样,裤腿还向上挽了起来,说话声音也很粗大。但是看得出来,他明显的精神头十足。

上车后,黄总说道,小王,这么大热的天气,你们跑业务也是真心不容易的。

咳,还是车里凉爽。王一元递给老黄一只棒冰,笑着说道,我们也是没办法啊。谁叫我们这些做业务的,不出来跑就没得饭吃呢?不像你们做老板的,我们都只是劳碌的命啊。

饭吃过了吗?黄总问王一元。

王一元点点头,说道,吃过了。你们这里的崇明糕还是很好吃的,比在市区买的味道要好多了。

到了目的地,黄总一直把车开进了园艺场的桔林里边。他向王一元解释说,小王,我们先参观桔园。你稍等一会儿,等会儿还有我的几个老伙计,其他几个园艺场的小老板,也都会过来的。

两人下了车,黄总一边不停介绍柑橘园的情况,一边带着王一元在桔林里参观。

黄总介绍说,我们前潮园艺场有将近四百亩的桔园,而全绿华镇,像我这样的桔园大大小小加起来将近有二万五千亩左右,一年的柑橘总产量要超过七万多吨的。

王一元放眼望去,只见在一片开阔的田野中间,极目所见全是一大片一大片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边的桔林,桔树上正挂满了青黄之色的累累桔子。不时地,偶尔还能看见有几个工人正在桔林间浇水,施肥。

黄总说道,桔子树喜温暖,土壤要保持湿润,还要有一定湿度的环境,所以夏季到早秋天气炎热时,要适量浇水。还有,在桔子生长季节,每三十天左右施一次腐熟有机液肥,要大肥大水,保持土壤的湿润,这些都是桔林管理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王一元本来就很喜欢桔子。他随手摘下一个青色的,看上去大小已经基本成型的桔子,使劲的把桔子皮一块块的剥落下来,里面的果络粗大,再看果瓤,硬生生地,很紧实,显然是还没有成熟,放进嘴里一咬,味道很清很酸。

正说着话,黄总手机响了。他接完电话,对王一元说道,小王,我们上办公室,老伙计们都来了。这样一来,你也省得四处跑业务的了,这大热的天气,你遭罪了的。

说是办公室,其实也就是黄总的家,在桔园边角上的一栋两层小房,只是下面的四间房中有一间改成了办公室而已。另外,在房屋的右手边,还搭建了一个很大的铁皮房,那里是采摘桔子时候用得着的,用来对桔子挑进行选和初加工的地方。

有六七个年纪盒黄总差不多的人正站在房子外面。王一元连忙小跑着过去,一一和他们打招呼。这些老板王一元都在上次的会议上见过,面熟,大家说活也就随意一些。

老太太也在大门口等着,王一元连忙和她打招呼。老太太咕嘟咕嘟的说了一阵,只是她的崇明口音太重,最后王一元基本没有听明白老婆婆她到底说了些什么。

老黄在一旁高声的说道,老太婆,你去弄几只小菜,搞一点老白酒,今晚上我们几个一起吃饭。他说完后,又低声对王一元说道,老太太耳朵有些背,又不会说普通话,你别介意。

老黄的办公室里倒是弄得还像模像样,墙面粉刷的雪白白的,当中一张大号的老板桌,正对办公桌的墙上,挂了一幅很大的桔树油画,靠里的墙角上还设置了一组皮沙发和茶几,茶几上有全套的紫砂泡茶的装备。

王一元开玩笑的说道,黄总,你这办公室,一看就是大老板的派头,有腔调的。

黄总呵呵一笑,说道,我们这是乡下,和你们城里不好比的。这些办公用的桌椅,也就是摆着在这里,充充门面,平时我们基本都在桔园里面要干农活的。

王一元笑着说道,你们的小孩呢,不和你们住在一起?

一群人里年纪比较大的老陆,不紧不慢的说道,他们年轻人,早就跑光了。现在的年轻人,还有谁能受得了这份干农活的苦,都跑到县城里,或者是上海去了。在那边,干活轻松,又有面子,钱挣得还多的。

几个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不一会儿就说到了桔子的包装盒上。

老黄告诉王一元,因为冬季冻害,还有土壤偏碱性、地下水位较高等因素,崇明的柑桔绝大多数是“宫川”品种,原产日本静冈县,在中国已经栽种了四十多年。因受制于品种、口感等因素,这种柑桔的批发和零售价一直较低,柑橘成熟的旺季,在崇明每斤批发价一般在四五毛到一元钱元之间,所以说其实桔农的收益并不高。

老陆说道,可不是吗,我的果园里栽种桔树超过二百亩,种了好几年,收入都是只能保本。要是碰上一个严寒的冬季,可就连本都要倒贴进去的。

卫前园艺场的老施说,就在前几天,一个合作了好多年的,搞桔子收购的贩子找到我们,他拿出来一个包装盒,问我们有没有那种类似的包装。我当时就问他,怎么,往年不都是大车来,大车走的,还要包装干什么?

他说,你们猜猜这个贩子说的什么?他说老伯,不瞒你说,现在桔子的行情,批发几毛钱一斤,我们卖出去也就是一块多钱。时间上市得早一点,撑死二块五毛也就是最高价了,没有多少赚头的。

老施喝了一口茶水,继续说道,这个贩子还说,俗话说人靠衣装,这个桔子也一样。一有了像这个盒子一样的包装,就和我们人自己一样,就显得精神和金贵了。如果在桔子挑选方面再花点功夫,就成了礼盒,不但送礼有了面子,价格也能做的上去的。

黄总说道,就是这个理。这么多年我们卖桔子下来,以前也不是没有想过这个用好的包装,去赚更多的钱,只是我么们一家家的,很分散,每家要的盒子数量也不是很多,一向印刷厂打听,这个包装的盒子价钱可不便宜,想想我们桔子才卖多少钱一斤,所以后来就慢慢的放弃这个想法了。

老施说道,现在时代发展了,和过去的消费方式和习惯相比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包装确实也是很重要的。哦,等等,我还把那个贩子的包装盒带过来了,我去车上取,小王,还有我们大家,都可以参考一下这个包装盒子的。

不一会儿,老施就出去从车上拿了包装盒进来。王一元一看东西,不禁乐了,原来老施手里拿着的纸箱,竟然就是自己工厂生产的马陆葡萄五斤装的那种包装盒。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