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161章 游击战术

第161章 游击战术

第161章 游击战术

何明云的第一大队,王秀堂的第二大队,郭启林的第三大队,赵殿臣的第四大队,分别从不同的地点秘密渡过通天河,作战目标只有两个,第一,夺取通天河沿岸防御阵地,掩护重武器部队和后勤部队过河。

第二,击溃江边的小股部队,袭击大小部落,解决部队机动作战的能力,什么是机动作战能力,当然是战马。吐蕃大部分是游牧区,生产战马,可那些散养的野马,并不是抓过来就能骑,想能骑上打仗的马匹,是必须经过训练的。

为此四个大队每个都指向一个牧民居住点。总帐在玉树的瓦相拉岱本并不知道河岸发生的事,在他的印象中,想渡过通天河这样的水面,唯一能利用的只有渡船。对面唐军并没有准备太多的船,想游过通天河,那不是做梦是什么。

西北地区的河水都水流很急,人在水里能游过来的不多,一个体力不行就可能被水卷走。就是操舟渡河也得斜着顺水而下,漂出很远,否则是没办法渡河的。

因此他在通天河沿岸留下少量的部队和警戒哨兵,大部分退回玉树周围。瓦相拉怎么也不想到,宁远军丁解元的部队会用那样的方法渡河。为了便于隐藏,泅渡的地点都是河道窄,水流急的地方。

吐蕃方面想不到会有这样的方法,因此毫无防备。如此方法渡江也有一个弊病,那就是带不过来任何辎重和补给,骑兵也变成了步兵。在高原上人的体力消耗太严重,缺氧使行动很慢,也容易疲劳。如果没有战马,很难快速行动,战斗力大打折扣。

所以宁远军四个大队进入河西岸之后,四个大队长下达的几乎是同一个命令。按潜进吐蕃地区的情报人员提供的情报,扑向各自的目标,吐蕃牧民定居地点。

对于吐蕃方面的科伦赞孜来说,和丁解元他们的战斗根本不在一个地平线上,双方战斗的兵力上吐蕃占有优势,其他方面没有一样可以和宁远军相比。

双方战斗一点公平性也没有,完全是不对称的战争。在这一点上,吐蕃方面包括论钦陵在内部没有意识到。

李孝训练的宁远军完全是现代化军队,除了他们用的不是枪以外,任何一点上宁远军都是现代化的。忠诚、纪律和作战方式,都先进吐蕃不知道多少年。

在情报利用,地图利用,参谋人员使用和战场信息方面,吐蕃落后的可不是一点半点。有参谋作业,有计划的实施作战和毫无章法的拼命,就好比一个训练有素的武林高手对抗一个什么也不会的庄稼汉,这时体力和身高是没用的。

作战开始前,宁远军的侦察兵就不断潜入吐蕃地区,对环境、气候、河水、道路、居民点、游牧区和行政单位,兵力和百姓人口进行大量的侦查记录。

对于此时的军队将领来说,他们只是关心对方有多少人马,领兵将领是谁,其他的并不想知道。对宁远军想了解的这些,根本不是什么秘密,有人打听也不会引起注意,让侦察兵轻易的就弄到这些至关重要的情报。

丁解元对吐蕃瓦相拉的情况了如指掌,可瓦相拉对宁远军却所知有限,这样的仗还没等开打,吐蕃方面已然等于输了一半,当瓦相拉接到报告的时候,宁远军第一总队四个大队以控制通天河西岸,也运过来不少东西,都是战略物资。

丁解元的总队部建立了在离岸边不太远的一个叫亚米的地方,这是一个不太大的小山,但地形很特殊,背后依靠通天河,三面都是平川,又有小河水流过,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丁解元把总队就设在这里。需要一个这样的地方,是因为宁远军的作战特点,他们的钢弩不能就地制造弩箭,必须是后方基地生产送上来,很像是子弹,那是铁的,每个士兵身上最多能带二十到三十,行军时也不可能超过五十,每一支弩箭可是比子弹沉多了。

为此宁远军需要后勤兵种,同时联络的烟花,李孝把他叫信号弹,还有很多器材,如此在四个大队掩护下,第一总队的指挥部设在米亚,而四个大队长并没有在他的四外防守。

用进攻代替防守,是宁远军的作战准则,丁解元当然不会占领一个地方,死死坚守。四个大队长四面出击,却没有向玉树进攻,而是对周围进行大面积的掠夺式袭击。

最让瓦相拉头痛又大骂的是宁远军很无耻的战术,他们抢夺马匹之后就把其他的马匹牛羊杀掉,赶跑。但奇怪的是宁远军只是击溃那些百姓,并不杀人,对逃跑的百姓也不追杀。

这典型的是经济战略,用于摧毁敌方的经济基础,可瓦相拉却不明白宁远军这么做有什么作用,四个大队如同一阵旋风来去如风。

瓦相拉不得不出动军队,随在人家屁股后面追,可也不管用,没人知道宁远军下一个目标是哪里。

吐蕃是五万大军,可是分成四伙之后每一面只有一万多人,还要留下保护玉树的兵力,几千人和宁远的军队在高原草原上展开追逐游戏。让瓦相拉没辙的就是宁远军什么都干,就地取粮,杀牛杀羊,也不用带粮食,打到哪里,吃到哪里,也不带走东西。

他也想了很多办法,在关键点驻守重兵,同时一个地点发现宁远军,四面的人立即向一起合拢,毕竟宁远军人数很少。可惜得自李孝教导,丁解元手手下四大队长,都是原来最早的护卫队出身,他们精通李孝的游击战和特种战,少量的军队就算是和宁远军遭遇,也不是人家对手。

瓦相拉还没有日本鬼子那两下子,日军当年拥有飞机大炮。有坦克、战车的日军都拿神出鬼没的八路没办法,何况此时的吐蕃军队。

区区四千人搅动的整个玉树地区五万吐蕃军队没辙,还损失惨重,另一个让瓦相拉没办法的是,时间越长他反而越得不到百姓支持。

丁解元一过河,晋文斌就传达命令,根据宁远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在玉树地区不用搞打土豪分田地行动,但是执行镇压贵族,消灭寺庙的行动,把钱财完全分散下去。

如此一来,四个大队长成为散财童子,每袭击一个部落,把那里的贵族、领主、头人全部杀光,牛羊家产全部分给奴隶,同时借据、地契和卖身契全部烧毁。这样一弄,那些分到东西和钱的农奴当然不会再向着瓦相拉,就算不帮着宁远军,也会两不相帮。有些小部落就算被袭击了,那些普通百姓根本没有上报,而是携带分到手的牛羊跑别的地方去。

以亚米为中心的周围广大的地区,成为丁解元的战场,四个大队虽然很疲惫,但他们心里更兴奋,算计着将来自己能分到多少土地和钱财,就连每个士兵也很兴奋,这种作战方式太有利了。

连着几次追击无果,反而被人埋伏袭击,瓦相拉终于挺不住了,向科伦赞孜求救,请求增援。

在德格进攻失败的科伦赞孜也恼火万分,事实证明根本难以渡过神川水,也就不能进攻。本来以为只要坚守就没问题,反正宁远军也不敢过江。却没想到丁解元的第一总队,从通天河进攻,已进入玉树地区。

这怎么可能让他们成功,立即从昌都调出五万军队进入玉树,统一由副将格桑罗指挥,务必消灭进入的宁远军第一总队。

丁解元才四千人,对抗吐蕃五万大军,已感到吃力,如今又增加了五万,面对十万兵马,再要是打下去恐怕就会被合围消灭。长时间的战斗,士兵实在疲劳,部队急需休整。

他在亚米的营帐中,皱着眉头看面前的地图。身边的总队参谋长沈君宏说道:“总队长,晋总参谋长为什么还不命令第二总队进攻,如果不能牵制科伦赞孜的兵力,我们只有退回通天河东岸,否则会被包围消灭。”

丁解元也不明白,明明科伦赞孜的进攻失败,作为总参谋长的晋文斌为什么不让第二总队和松州军进攻,如果三个方向进攻,使用同一个战术,二十万吐蕃军别说进攻,他们能不能守住这些地区都是未知数。

丁解元一旦渡过通天河,和松州的联系就非常困难,并不清楚晋文斌为什么没有动静。沉思一下说道:“我们不了解后面情况,也许有什么变化,命令后勤辎重大队架设浮桥,准备退回东岸,部队进行休整。”

“是”沈君宏立正回答,准备派出传令兵通知四个大队长准备撤军。可是门外士兵进来:“报告总队长,有一个叫林炎的人求见?”

丁解元愣一下,林炎?自己并没听说过,点头说道:“让他进来。”

林炎从外面进来,抱拳给丁解元说道:“林炎,见过丁总队长。”

丁解元是不苟言笑的人,问道:“你是什么人?见我什么事?”

林炎说道:“我从宁远城来的,带有杨委员的信,同时有许王的手谕。”

丁解元点点头,原来是信使,当他把手里的两份信看完以后,立正敬礼:“原来是林先生,可有什么命令?”

林炎轻轻一笑,看来杨凡说的还真没错,丁解元确实称得上冰冷的军人,也就说道:“没有什么命令,承蒙王爷信任,让我负责对吐蕃的作战指导,可林炎并不懂怎么打仗,一切还得仰仗丁总队长。”

丁解元不置可否,他是绝对相信王爷的。李孝能派林炎来,那他一定是有什么办法,也可能王爷有交代。说道:“林先生客气,丁解元是总队长,王爷有命令,丁解元无不遵从,有什么请说。”

林炎时间太短,他不明白李孝怎么弄出这些铁杆忠诚手下,但丁解元这样让他大为放心。从宁远了解的情况有些超乎林炎的想象,李孝竟然潜藏这么大实力。这也让他有些踌躇满志:“多谢,那我说一下我的打算。”(未完待续)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