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197章 历史车轮(一)

第197章 历史车轮(一)

第197章 历史车轮(一)

武则天的话音刚落,文臣之中站出来一个人:“太后不可,薛怀义不过一个僧人,明堂督造是工部的功劳,薛怀义就没有到土地几次,只是在后宫中游玩,哪有什么功劳可言。再说封和尚为镇国大将军,旷古未闻,许王李孝并未举兵反叛,皇上也未下旨罢免爵位,兴兵讨伐于理说不过去。还有从没听说薛怀义会什么兵法?军国大事岂可为儿戏,请太后收回成命。”

说话的是太子通事舍人郝象贤,一番义正言辞说的铿锵有声,让裴炎等人一阵脸红,这种事情他们身为宰相却不发言,郝象贤一个通事舍人不过四品职位,此时却直言犯谏。

武三思并非武承嗣,说话也就很直接,当时说道:“郝大人,太后金口玉言,封赏一出岂可更改。”转头对武则天说道:“太后英明,不亚于历朝皇帝,明堂气势磅礴,天下未有。薛师操劳付出心血,功劳当然无比,再说你又怎么知道薛大师不能领兵打仗?难道你能吗?”

那些拍马屁的大臣一听,立即纷纷说郝象贤诋毁薛怀义,大赞歌颂,弄得朝堂上一片阿谀之词。武则天明知道郝象贤说的没错,薛怀义什么水平她当然知道,但这是她立威的时候,所以并不阻止,弄得朝堂上乌烟瘴气。

就在武则天决定薛怀义为镇国大将军,领兵二十万进攻宁远的时候,大殿外的侍卫通报,有急报。武则天接过奏报看了一遍,勃然大怒,立即把奏报向下传阅。

看过奏报的所有人一下沉默下来,这是来自豫州的报告,越王李贞举兵造反,说是奉李旦的诏命,讨伐武氏专权,进京勤王,同时宣布号召各路亲王共同举兵。

越王李贞举兵可是和徐敬业不一样,他是先皇太宗的儿子,是李治的兄弟,身为大唐亲王,分量可不一样。他儿子琅琊王李冲也同时举兵,两股势力分别攻占了魏州和上蔡,已发展到几万人马,声势不小。

刘伟之一直没说什么,他的地位很尴尬,他是武则天一手提拔起来的,虽然位列三省同为宰相,但和裴炎、郝处俊他们并不一样,其他老臣也很排斥他。刘伟之是忠于大唐江山,并非忠于武则天本人,对太后的知遇之恩当然感激,可他不想看大唐江山动乱。

越王李贞联合诸王起兵,因为什么他很清楚,武则天把持朝政独掌大权,李旦以三十来岁,却不能亲政,给了天下诸王的口实。这一次眼看明堂落成,太后传旨让各路王爷进洛阳参加祭神庆典。想想三十万大军兵发宁远,太后想灭掉李孝,再加上得自宁远的传言,武氏有篡夺大唐江山的目的,迫害李氏宗亲。越王李贞举兵也就不奇怪了。

他上前说道:“太后,越王起兵都是因为太后掌权,皇上不能亲政才引起的,臣认为太后只要还政于皇上,越王兵祸自然消除。”

武则天脸色阴沉,她这是故意的,当她看完奏报的时候,心里已然明了,起兵的只有李贞父子,其他亲王并未参与,连李孝都没有响应,就知道李贞难以成事。本来她想研究派什么人领兵讨伐,但刘伟之却说出这么一番话,脸色阴沉一下说道:“不错,哀家年事已高,实在心力交瘁,是该让皇上自己掌管天下了。”

刘伟之愣一下,太后怎么这么好说话,竟然同意了,连忙说道:“太后贤明,大唐之福。”

武则天口气一转,说道:“既然如此,但李贞谋反,其罪可诛,何人领兵讨伐之?”

刘仁轨身为兵部尚书心知肚明,薛怀义恐怕不是李孝的对手,那样白白损失二十万大军,上前说道:“太后,既然薛大师有统兵之能,此时豫州反叛,何不派薛大师领兵讨伐,以正视听。”

武则天想一下,也对,许王李孝的强势是大家都知道的,朝中武将无数,但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承担领兵进攻的责任。谁不清楚宁远军战斗力太强,吐蕃几十万大军都被消灭,让他们根本难以渡过神川水。

李孝逸也算将才,但却投降了许王。没人主动请战,那就是谁也没必胜的把握。薛怀义不知死活,可武则天不想军队损失,听了刘仁轨的提议说道:“那也好,改薛怀义为中路军大总管,丘神绩为左路军大总管,麴崇裕为右路军大总管,各自领兵十万,进剿越王李贞。”

武则天这么快就改口气,同时让薛怀义只是领兵十万,还是其中一路兵马。越王刚刚起兵势力有限,如此出动三十万军队,结果已经明了。

武则天说道:“但是李孝不能不防,命令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进益州防御李孝和李贞联合,张光辅为诸军节度使,居中调度,协调指挥。”

武则天的才能就体现在这里,很快就做出调整,安排得头头是道。以三十万大军平叛,一旦消灭李贞,那么转过头就能进攻宁远。直接进攻李孝没有把握,但李贞要好办一些,先把可能和李孝联合的人消灭,剩下李孝孤掌难鸣。

如果先打李孝,一旦战斗失利,必然促使李孝和李贞联合,这样一来先把李贞灭了,那就不怕他们联合。

对于精通政治,又通晓军队作战的人来说,很快就能明白武太后的意思,当然不再有人反对。

朝会散去,薛怀义哪懂什么行军打仗,连忙回到后宫找青鸾:“这回我当上大将军领兵十万,该怎么做?你说的人呢?”

青鸾笑笑:“别担心,人我给你准备好了,你明天去军营,他们自然会去见你,只要听他们的,保证你凯旋而归。”

薛怀义心里并没底,他哪打过仗,本来认为武则天会为他准备一个很强的助手,可是太后并没说。听了青鸾的话高兴的说:“还是你对我好,那我就相信你。”

洛阳东校场之内,中路大军是主力,三路大军以薛怀义为主,他哪会这些,看着偌大的兵营和军队他有些头晕。但他是主将,各军的将领当然是以他为首。好在大唐建国时间长,京师十六卫已是成熟的军队,各大将军和将军以及郎将都能各司其职,听说打仗安排的也很顺当。

薛怀义刚到,他的卫兵就进来:“报告大将军,营门外有人求见,他说是你的属下。”

得到青鸾的告知,薛怀义连忙说道:“让他们进来,其他人退下。”

时间不长从外面有四五个人进入中军大帐,为首的人上前一抱拳:“末将雷振参见薛大将军。”其他几个人也一起躬身施礼。

不错,前来的人正是李孝熟悉的雷振,这段时间不见,雷振显得更加成熟和稳重,脸上也带着沧桑。

他身后的人也是李孝熟悉的人,其中赫然还有周阳,不错,确实是周阳。他本来被李孝交给丁解元,带入到宁远军进攻的石州方向,虽然李孝把他扣为人质,但并没拿他当阶下囚看待。

本来李孝想把周阳拉拢过来,不再帮着蒙面人。可惜的是周秋琴还在家里,同时还有一双儿女,当李孝提出的时候,周阳很为难,他也不想和李孝为敌,但他很清楚主公的能力,也很清楚他的手段。如果他加入李孝这边,妻子、儿女就会没命。

坦诚的周阳实话和李孝说了,也提出他不能留在这里,要不李孝杀他,他没有怨言,要不放他走。最后李孝还是让周阳走了,对此周阳向李孝磕头感谢,并发誓不会和李孝为敌。

周阳走后,再没有消息,李孝也劝他尽可能离开那个人。周阳都不知道此人是谁,就为他卖命,实在不值得,但他父亲认识知道这人是谁,同时他最好的义兄雷振又一心追随此人,周阳答应有机会他会离开两不相帮。

如今他和雷振同时出现在这里,那就证明他还没有摆脱那个人的控制,和雷振前来其他两个人李孝不认识,其中一个人是一身文士打扮,三十几岁,显得很精明,雷振把自己介绍一下,又把其他人介绍一下,说道:“多谢薛大将军信任,不过你放心,我们一定让你得到功劳。”

薛怀义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自己是草包,所以没有求助武则天,难得的是青鸾真心帮自己,果然青鸾家里人多,看来四个人都很强,只有那个文士弱一些,知道他姓萧,单名一个铭字,很有军事才能。

薛怀义也不傻,他看得出来,好像这些人以那个萧铭为首,双方谈好条件,那就是雷振他们负责帮着薛怀义打胜仗,薛怀义帮助他们取得经济利益,因为这些人家里有不少人经商。同时答应这次事情成功后,保证这些人身居武官之职。

如果萧铭他们什么也不要,薛怀义还会怀疑,但这些人要钱要官,那就可以放心了。

什么也不懂的薛怀义任命萧铭为行军参事,为自己出谋划策,雷振为先锋大将,领兵两万,周阳、铁虎为副将,他领大军在后前往豫州,本来很多人都想看薛怀义的笑话,他一个和尚又是和太后那样的关系,领兵打仗开什么玩笑?

左路大军丘神绩本来是中路军主将,被薛怀义换掉,十分不满,不管不顾的领兵出发。陶崇裕更是老将,不屑薛怀义的人品,也领兵离开,本来三路大军以中路军为主帅,可惜左右两路军根本不拿薛怀义当回事,独自开走,对于不懂军事的薛怀义来说还以为正常的呢。

萧铭能来参加军队帮助薛怀义,以他的头脑当然清楚为什么,但他也不说。发生在洛阳的这些事,李孝并不知道,如果他知道一定会明白过来蒙面人为什么要这么做,但可惜的是李孝并不清楚蒙面人已渗透到如此地步,就连武则天身边的青鸾也是他们的人。

其实没什么奇怪的,上官婉儿也是李孝的人。虽然上官婉儿离开了,但冬梅留在了皇宫,因为她是上官婉儿的侍女,这是公开的事。从哪一方面说冬梅也只是一个侍女而已,所以上官婉儿投靠李孝,对她没什么影响。有大把的钱使用,冬梅已经是紫宸殿里内侍女官,也方便了解皇宫里很多情报,只是位置不如上官婉儿而已。

岑长债也不敢怠慢,立即调动兵马开往益州,奇怪的是李孝没有任何动静,因此也只是防范而已。

此时已进入春季,西北,西南又迎来了新的一年春天,可大唐的天下也风起云涌,开始动荡不安,就在武则天做出平叛决定的时候,李孝也从徐文的情报组得到了详细的消息。(未完待续)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