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219章 万事俱备

第219章 万事俱备

第219章 万事俱备

法明恭敬地施礼:“太后陛下,佛经既是佛祖的旨意,任人是不能抗拒的。浮提释门语,指的是人世间,大云经所记也就是佛祖对天下人的指示。天下不稳,众生沉沦有违佛意,菩萨现女身,当国王土,也就是说太后是菩萨转世,理当代唐为天下之主,请不要违背神佛的旨意。”

武则天真的信佛吗?她根本不信。如果她真的相信神佛,岂能杀那么多人?佛家讲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一个真信佛的人,是不敢这么做的。

就她的头脑和才能地位,武则天根本就不信佛。和尚佛家说的那都是蒙骗世人的。就像面前这几位高僧,他们哪个地方高了,是德高还是才高,说是品行低下无耻之极到恰如其分。

李氏宗亲已被清理的七七八八,有威望和身份重要的不是被杀,就是被贬,而那些一心维护李唐江山的也都清出朝堂,就算有那么几个人还心向李唐,已不能成气候。

对佛家的事武则天不了解,不相信,对人的心性她可以说非常了解。女子不能当政,那是男人控制世界的一个借口,因为他们明白女人的才能并不比男人差,可能比男人还强。一旦让女人说了算,男人根本没有了地位,所以千方百计的阻挡女人上位。

一旦女人掌权,知道阻挡不了的时候,也必然依附在女人身边,以获得权利和财富。就像朝中这些人一样,别看他们道貌岸然,一派正人君子的样,可是如今还不是阿谀奉承,努力的讨好自己。

距离她登上帝王宝座就差最后一步,天子受命于天,是神的意思,这种观念已深入人心。自己想当政登基,就要有神仙的同意,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万民拥戴,已达到天下太平。

武承嗣是明白武则天意思的,否则就不会找出什么神石瑞祥刻上圣母临人,帝业永昌这一说了。武则天也很配合的大肆授石封神。虽然弄出被刺客袭击,张光辅殉国,青鸾受伤,但武则天毫发无伤,更加显示了她的天命。

如今又搬出大云经作为佐证,更进一步说明自己是真正的天命所归。面前这几个老和尚可并不是薛怀义那样的假和尚,他们是真正的和尚,还不是一样睁眼说瞎话。什么佛经所说,强牵附会,出家人不打诳语,如此之人不怕被佛祖降罪吗?

所以什么佛祖和尚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武则天不信。可她现在需要和尚的支持,也就微笑着说道:“本宫何德何能,敢说以菩萨化身而君临天下。”

法明拱手说道:“阿弥陀佛,此乃佛祖之意,谁也不能反对,反对者必遭天谴。大云经所云‘女即承正,威伏天下,所有国土,悉来承奉,无违抗者,如明此理,不违菩萨之意者,得子孙昌盛福绵后代。如有不同者,反对菩萨正统者,既是圣上不诛,上天也将降罪惩罚’。”

听了法明的话,那些信佛的人心里恐惧,果然是神佛旨意。那些不信佛的呲之以鼻,心里大骂和尚无耻,这是佛经吗?简直就是山贼土匪的威胁之语。

武则天却点头表示认可。法明一见武则天表示赞许,接着大吹法螺:“陛下前生乃弥勒佛,佛家有三佛,古佛燃灯,现在佛如来,未来佛弥勒,陛下属未来佛转世人间。《佛说弥勒,菩萨下生纪》所云,弥勒现身,当国丰民乐,天下大治。如今陛下君临中土,中土也必将成为极乐世界。“

法明的话一说完,狄仁杰出班说道:“太后,臣认为无此一说,大唐李家是道之祖李耳之后,中土通殿道家承传千年,佛家之说传自西域,他们广修寺庙聚敛钱财,不事生产,禁欲罢婚,以致人口减少。大批青壮年为逃徭役而遁入空门,让人口流失。当年太宗皇帝就下令禁止大修佛寺,以加强国力。北魏也大肆灭佛,使国家富强,如今妖僧乱语,陷太后于不义,臣请提议不可听他胡言。“

武则天微微皱眉,这时候自己最信任和有好感的狄仁杰,竟然出来说这些话让她不快,但毕竟不能自己说自己是佛祖。果然,她还没说话,法明就说道:“狄施主,你诬蔑佛祖必遭天谴,有违佛意陷天下万民,万民众生心向佛意,广结善缘,天下教化,顺应王道,难道不对吗?”

狄仁杰也说不出来所以然,难道不让天下人顺应王道,都起来反叛吗?狄仁杰出于维护天下的想法,并不反对武则天掌权,但他知道武太后要篡唐,必然引来天下刀兵四起,陷百姓于战乱之中,最基本的宁远许王就虎视眈眈。

作为中书舍人的狄仁杰,是能看到李孝奏章的,已拥兵十几万,辖州境十几个的皇上嫡子,哪能会是甘心臣服他人,恐怕是在等候时机吧?

此时皇上是李旦,李孝如果造反那就是反贼,但太后一旦登基,那就是篡位灭唐,李孝会不动吗?他躬身说道:“太后,大隋末年有人以弥勒降生为祖的名义组织弥勒教,进行造反。不能成事,反而让天下大乱,太宗期间,弥勒教再一次举兵造反,多次策动诸王叛乱,为祸天下。如今法明又说太后是弥勒转世,臣请太后明查。”

武则天心里明白,什么弥勒转世,那些弥勒教反叛的事她也知道。道家鼻祖是李唐尊奉的仙人,武则天就是要利用佛教来压制道教,当然不会承认狄仁杰说的话。脸沉下来:“狄卿为国所谋,本宫知道,但佛道为上界天神的代传旨意,岂可因不信而毁乎。你多日操劳也算尽心尽力,如今豫州尚缺一职,需狄大人去任职,加封狄仁杰豫州通判,即日上任。”

中书舍人是正四品,一州通判正五品,又是外任官员。持反对意见的立即被贬官赶走,朝堂上再也没人敢说话了。武承嗣看着离开大殿的狄仁杰,上前说道:“太后陛下,臣现在才明白,太后原来是弥勒佛转世,要不能如此英明神武吗?太后是佛祖化身,臣提议在天下各州建造大云寺,以藏经书,请高僧讲解大云经,让天下百姓都能知道。”

武则天点点头:“就依卿所奏,着三省六部安排。”

武三思也站出来说道:“太后陛下,高僧解释佛经有功,应加封为县公,以念太后的恩泽。”

武则天也毫不犹豫的说道:“将大云经颂行天下,法明、法能九位圣僧译佛经有功,赐紫袈裟,银鱼袋,封县公。”

九个和尚面露得意之色,一起跪倒:“谢陛下隆恩。”

当三天后的大朝会之时,上殿的大臣发现太后已改了以前的凤装,而是一身有别于以前的服饰。也不是皇上的龙袍,而是一身上黑下红的玄色缠裳,脸色有些淡金色,额头一个朱红的丹寇,真的像菩萨一样。

武承嗣手捧劝进表上前:“陛下,昨日有凤凰飞入明堂上阳宫,栖梧桐树上,又有云雀万只云集洛阳,天降祥瑞势不可违,请太后顾及群臣和百姓的福祉,为天下安康请太后早登大位。”

其实此时朝堂上以没有反对的人,反对的人早就被清除了。不是被杀死在狱中,也是被斩首。来俊臣、周兴和索元礼一些人举着屠刀盯着呢。一人犯事,最少杀十人诛连,哪还有人反对。如果不是大肆诛杀,怎么会弄得连官员都不足。迫使武则天开科取士,一下准备录取上千名官员。

武承嗣一说,满朝文武全都跪倒,声音很隆重,一起高喊:“请太后答应臣等所求。”

皇帝李旦昨天已见过武承嗣,也听到他那阴沉和充满杀机的提示,今天一早上朝根本就没穿龙袍,而是一身便服,就像一个百姓一样。此时也跪下来:“母后,儿臣无能治理国家,愧对先祖恳请母后登基。”

武则天坐在正中间的皇帝位置上,脸色沉静就是不开口。武承嗣急了,他为这一天可是准备了好长时间,也盼望了多长时间,哪能不着急。说道:“陛下,如果你不答应,那就是不顾天下万民,臣等为民请愿,如太后不答应臣就永远不起来。”

他这么一说,那些大臣当然跟着坚决不起来,都跪在地上。武则天心头暗喜,她观察了好长时间,没有一个人起来反对,叹口气说道:“本宫实在愧对先皇,既然重任在肩,本宫也不能推脱。如今天降祥瑞,本宫不能违背天意,众位爱卿请起吧,本宫答应就是。”

“万岁,万岁,万万岁。”跪在地上的官员早已膝盖疼痛,一听武则天答应,连忙三呼万岁站起来。武则天脸色一直沉静,看不出什么激动的表情,说道:“太史令何在?”

本来今天是计划好的,从五品的太史令是没有资格上朝的,早被武承嗣带到大殿上。他品阶最低,当然站在最后,这时是跑着上前的,扑通跪倒:“臣朱茂叩见陛下。”

武则天说道:“太史令,看看何日可举行大典?”

朱茂想了一会,好像又算了一算,说道:“皇上,新皇登基当在九月初九。”

武则天还没等问,太史令就摇头晃脑的说出一大堆理由,对他那充满献媚的马屁之词没人听,大家关心的是新皇登基自己能加封多少官职。武则天终于走出了这一步,说道:“就依卿之所奏,时间定为九月初九,大典的事交由武承嗣办理,退朝。”

众大臣全都散去了,每个人的心情什么样没人知道。回到后宫的武则天连着发出了数道圣旨,第一道圣旨就是昭告天下,为了弥补地方官员和朝中官员不足,让天下学子、才子、仕人能有进身之阶,秋闱大比之日延到十月,给那些远道没有赶到洛阳的人时间。

为了给国家招揽人才,特举行武举科考,天下有军事才能的人也可以赶到洛阳来参加比试,录取人数比文科少,只取一百零八名,分为武进士三十六名,武将士七十二名。

这份诏书一传出去,天下为之震动,太后太英明了。那些出身寒微,根本没有进身机会的习武之人,他们只能参加府兵,通过战场一刀一枪拼上来,可战斗是要死人的。有很多人不能走完这条路,就战死沙场,恐怕永远也没当官的机会。

可是开武科不一样,可以一步登天成为将军,武官。不用冒生命危险,只要练好武艺,学点文化基础就可以通过比试成为武将,那是一个壮举。本来洛阳方面因文人聚集就已经人满为患,如今又有大批的武人向洛阳赶来。

洛阳的温度随着天气的转热也变得更加热闹起来,武承嗣和手下几个人研究一下,新皇登基这样的大事,要请一个有名望的人来主持。戴至德说道:“武大人,前朝老臣韦方质可担当,此人是高宗皇帝时候的老臣,现在为司空,又是宰辅,只是年事已高并不上朝。”

武承嗣说道:“那就请他出来主持大典。”

阎立本说道:“恐怕够呛,前次大朝会,太后下旨让他临朝,他说身体不适没来,洛水封神也借故没有参加,这次我担心……”

武承嗣说道:“这些人不过是要个面子,自抬身价故作清高而已,那就给他一个面子,为太后顺利登基,我亲自去请他。你们也跟着我去,相信他应该明白。”

这些人也觉得有道理,太后登基的日子已定下来,还有什么人能阻挡,韦方质也是大族人家,韦氏是明智的人,应该能明了这些,也都同意和武承嗣一同去请韦方质来主持登基大典。

就在洛阳方面一切刚刚决定的时候,徐文的情报就快马送出长安,向李孝报告。(未完待续)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