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259章 巡视江南(二)

第259章 巡视江南(二)

第259章 巡视江南(二)

李孝刚回到自己处理公事朝政的两仪殿,一份奏章还没批阅完,裴寻芳就来了,给李孝微微施礼后,问道:“皇上为什么突然想巡游江南?”

李孝看看她,说道:“你的消息到是很灵通?谁和你说的?”

裴寻芳说道:“黄大人来后宫找我,希望能阻止你。”

李孝摇摇头,黄栎、杨凡他们是掌握了这点,动不动就找裴寻芳,难道武则天最后专权不和这种原因有关吗?

李治性格原因,有些地方很弱,加上政务处理幼稚,以致很多大臣都去请武则天帮助。李治比较听武则天的,也就能达到阻止皇上的目的。

还没等怎么样,黄栎他们也学会了找裴寻芳。严肃的说道:“寻芳,我不反对你参加工作,也不反对你走出皇宫参与国家建设,但你要清楚什么是职责,什么是越权。”

裴寻芳呆了一呆,她也很聪明,头脑过人,李孝的话说的很婉转,但什么意思她一下明白过来。后宫不许干政,自己管得过多了,连忙跪下:“臣妾知错。”

李孝把她拉起来:“有很多事情你并不了解,在其位谋其政。你并不参加政务方面的处理,有很多情况并不了解,所以不要过多的听一些大臣的意见。从宁远到今天的长安,我可做过什么没意义的事情?我想去江南,当然是有原因的,此时还不方便说出来。”

裴寻芳是明智的人,李孝话以这样说,也就点头说道:“我明白了,那你什么时候走?”

李孝叹口气:“事情已刻不容缓,马上进入夏季税收时间。黄河水患,两岸不稳。大唐刚刚稳定,所以我不能再等,五天后启程。”

“这么急,能准备好吗?”裴寻芳没认为李孝会这么快就走。皇上出巡,那可不是一般的事,就算皇上再简单不讲排场,也不是五天能准备完的。

李孝笑了一笑:“有什么准备的,朕又不是去游玩的,轻车简从,明天走都可以。”

“臣妾不同意。”裴寻芳这回坚决的说道:“皇上,那个暗中的人并不知道是谁,也不清楚我们内部的内奸是谁,皇上如今已是一国之君,身系大唐安危,不可轻动。”

李孝还是无所谓的说道:“我和你这么说吧,他杀我对他没有好处,我想他也不会杀我。我触动某些人的利益才会带来危险,那才是最危险的。但敢杀皇帝,除非他有那个实力,否则没事。”

裴寻芳不知道李孝为什么这么肯定,那个一直隐在暗中的人不能杀他,知道李孝也不会说的,就问道:“你打算带多少人?”

李孝说道:“十个大内侍卫,一辆马车足以,所以说不用什么准备。”

裴寻芳想说什么还没等张嘴,李孝说道:“别说了,朕已经决定,我留下光俊监国,那不过是个象征,就算我有什么,也不至于天下无君。他一个小孩又懂什么?所以你要负担一些。”

裴寻芳知道阻止不了,也就说道:“光俊这段时间很努力,学习进步很快,但他总是想去军校。”

李孝笑笑:“那也没什么,皇上就算去当农民也正常。什么也不懂的皇帝,怎么能管好国家。让他去吧,学院不是已搬迁到长安了吗?”

裴寻芳点点头,光俊十三岁了,按杨凡他们的要求,让李孝带他上殿学习处理朝政。但李孝不同意,自己才三十多,离死还早呢,不出意外,活六十多岁没问题。

那就是儿子在三十岁的时候学习这些都不晚,再说处理朝政,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学习知识,增加阅历,不是学着怎么当皇上。恐怕上朝也学不到什么,十几岁的小毛孩又懂什么?

也就让他进入大唐政治学院学习,和那些同学一起,李光俊反而很高兴,他有了一批朋友。朝中大臣却看出了门道,政治学院无疑是培养官员的地方。

太子在那里学习,当然同学就可能成为未来大唐的辅臣,所以很多人都想尽办法,把孩子送进政治学院。迁到长安的三个学院里,政治学院是最热门的。

李孝只能摇头,后世那么发达的经济,多途径的就业渠道,但是报考公务员的人,还是千万人争过独木桥。中国人的当官情结,是千百年形成的,真是太强大了。

李孝在简单的准备之后,不顾群臣反对,于五天后留下太子监国,政务由三省官员处理,离开长安前往洛阳。那是李孝的第一站,他要从洛阳坐船沿大运河到扬州,从那里过江前往江南。

对于李孝为什么非要去江南,他没有解释,也没说明。李孝以创造无上的威望,很难有人能改得了他的决定。知道阻止不了李孝,就在李孝带多少人,怎么走的问题上就争论不休。

出于对自己小命的负责,李孝也不敢大意,对那个暗中黑手李孝只是判断,并不敢下定论。再说朝廷改革方案已下达各州府,虽然推行困难,但以触动某些人的利益,所以他也不能不防。

再说有一点李孝是清楚的,后世的电视当中演过什么康熙微服私访记,什么乾隆下江南惩罚贪官,李孝根本就不相信。如果以前他还有一部分相信,但来到大唐已二十多年,他明白过来,那确实是戏说,根本不可能。

此时的通讯手段和交通状况,皇上跑到江南隐藏身份,那和自杀好像没什么区别,任何一个有点势力的都能弄死你。你说是皇上,谁相信?又用什么来证明?就算你拿出传国玉玺,也有人会认为是假的?。

李孝在甘州十几年 ,一个人口十几万的甘州,恐怕认识李孝的也不过几千人,如果到了南方,恐怕一个认识的都没有。你说你是皇帝,他还说他是玉皇大帝呢。

所以当林炎他们再次提出李孝要多带护卫的时候,他并没有反对,而是根据提议带领了一个团的御林军。其中有温兆伦亲自带领的第一特战大队三百人,朱栎带领的大内侍卫一百人。御林军团长张秉言带领的皇室守卫团。太监,宫女共计三千多人行动。

李孝认为已经过分了,他一动就是三千人,这是多大的消耗和浪费,但朝中大臣都觉得还是人少。

作为三军总参谋长的晋文斌,把张秉言,温兆伦和朱栎找到一起,那不是吩咐他们,是警告。保护皇上的安全,否则他们不是被治罪,是全家抄斩。

对于张秉言来说,他说只要不碰上三万以上的大军,他可保皇上无忧,就算是十万大军,他也能保证皇上杀出来,大内御林军可不是武则天那时候的御林军。

他们是能征惯战的勇将和悍卒,特别是温兆伦的特战一大队,战斗力绝对非凡,还有由武林高手组成的一百人大内侍卫,可以说是绝对的强悍力量,这么多人保护的只有十几辆马车。

本来李孝一个女人也不想带,但裴寻芳,陈玉她们都不同意,皇上出行生活总得有人照顾,哪些太监哪行。

上官婉儿还取笑的说,给李孝准备几个,否则一旦寂寞那地方百姓的女儿就遭殃了。去的时候一个人,回来的时候还不得几百人啊,气的李孝把她撵出去,自己有那么不堪吗?

虽然说说笑笑,可每个人心里都不托底。这些人当中只有陈玉多少明白,皇上去扬州恐怕和自己姐姐的死有关,皇上一直惦记这件事,认为姐姐没有死。但这些她打死也不能说,很想跟着一起去,但李孝不让。

盛夏还没有来,但阳光已十分强烈,李孝在那辆没有空调的马车上日子并不好过。本来应该秋季出巡,但李孝等不了。

武则天给她的提示引蛇出洞,这不失为好办法。如果李孝在长安不动,一来他根本不知道天下什么样,二来那些隐藏在暗中的人也不敢跳出来,所以他决定借着机会前往江南。路上丝绸之路已然打开,水上丝绸之路才是李孝最关心的。

长安地处中间腹地,距离海边太远。中原大地,并不如南方经济发达。随着历史的前进,中国的经济从北向南发展,经济重心在向南倾斜,这一点没有比李孝更清楚的。所以他要向南走,打开南方的经济。

李孝也想开凿大运河,但他不敢,虽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被后世历史证实是功绩,但他的做法是所有人认为是错误的,计划是好的,在执行中出了问题,太急于求成。

李孝的计划是发展道路运输,他没能力建造铁路,因为他无法发明蒸汽机,更别说内燃机了。只能盼望着电力出现,可那是很遥远的事。马车已发展到各种各样,如果有了良好的道路交通,一样可以加快经济发展。

人口经济,制约了李孝的计划。巡视江南有多重目的,所以他必须行动,陈玉猜的也不错,李孝也想证实陈慧到底死没死,这一切是不是她暗中操控的。既然她有这能力,为什么要假借自己的手,为什么不自己出来完成这一切。

无论她后世是什么人,就她有这头脑也比自己强,为什么呢?太多的问号,让李孝急于寻找答案。如果陈慧没死,那她会在什么地方呢?碧云山庄的线索断了,杜忠接手后也查不出来。能躲过李孝的情报手段,那她就应该是陈慧。(未完待续)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