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307章 天子的家事(一)

第307章 天子的家事(一)

第307章 天子的家事(一)

一听皇上回来了,李光俊连忙看向远方,汉王也转头向远处看。大路的远处,出现了旌旗和号角,一队兵马出现在地平线上。

看到盔明甲亮,整齐的御林军,那一定是皇上回京。大队人马前行速度很快,李孝这一路从幽州返回,心情也是不太好。从长安往幽州,再到芦台出海,这一年时间虽然也经过了不少地方,但他专注于对新罗的战争,并不太注意地方。

如今新罗已然平定,他放心了,回来的路上,也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于各州府县的迎接也就没有反对。但是北方冬季大雪纷飞,百姓的生活让李孝忧心。

城市化推进还是太慢,人口稀少 对土地的依赖,并不能把人全部集中在大城市,没有那么多工厂,土地产量低下,只能依靠大面积种植才能满足需要。

刀耕火种的时代,提高科技才是重要的,可科学技术并不是说那么简单。李孝可以出兵平定任何地方,可他却不能让地里多打粮食,北方天冷,粮食一年一季,但人口却超过南方,这也是北方动乱的根源。

大批的新罗,百济,高句丽人南迁,北方人口更少,大片的土地荒废,而契丹和突厥却趁机南进,单靠着军队实在是难以保证北方。本来想用一冬天解决新罗,来年夏天趁势解决了契丹,那是后来的大辽国。宋朝以后辽国统治北方几百年,又是金,又是元,最后弄一个满清出来。

想让天下平稳,那就要彻底解决北方,可如何解决李孝也没有好办法,主要问题还是交通和通讯,制约了北方经济发展,人口是最大的瓶颈。

本来李孝的理想是把大唐疆土推进到最北边,后世苏联的远东地区。就像库页岛和堪察加半岛都是中国领土,但却被欧洲的俄罗斯沙皇弄去,中国只能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界。

一直到勒拿河流域都应该是中国的,那里天寒地冻什么作物也不产,但矿藏资源却极为丰富,未来是能源战争,夺取这些地方把它们并入大唐版图才是目标。

可陈慧这个激进的狂热分子,却想着怎么把社会变成民主社会,没有了疆域,没有了国土面积,就算你再民主,算得上大国吗?

得到杜忠报告,为了解决陈慧占据台湾的问题,李孝不得不放下北方的事情,返回长安。无论哪一个地方他都要解决,可从十一岁穿越,如今已快四十岁了,却没能取得什么成绩。南方没有开发,北方刚刚平定,西南吐蕃没有解决,可李孝没时间了。他又能活多少年,把这一切留给李光俊解决吗?他能办到吗?

所以一想这些,他对陈慧就是一肚子火,当时就应该杀了她,自己还是不够心狠手辣。如果杀掉陈慧,恐怕就没这些麻烦了。但后悔也没用,如果那时杀了陈慧,可能他也离不开仙岛。

坐在马车上,李孝一路上就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科技问题,尽快把工业技术和农业技术提上去,有了技术那就是生产力,有了充足的粮食,就有了人口增长的保证。

第二个要解决的就是人口素质和文化教育问题,只有全民素质提高,社会才能进步的快。但这些都需要时间来解决,他头脑有些乱,有些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感觉。

原来以为当上皇帝,自己说了算,那什么事都好办了,可如今看来,皇上也不是万能的。

“启禀皇上,长安到了。”孟超在车边说道:“太子和大臣们在明德门接驾。”

李孝摇摇头,把头脑中那些杂乱的想法赶走,说道:“打开门帘,进城。”

宽大的马车是五匹马拉的,李孝的排场也越来越大,巨大的马车好像一间房子那么大,比当初他那个称为豪华的马车大了不知道多少倍。马车的顶蓬被撤下,寒冷的风吹过来,让他头脑一清,也哆嗦一下,看到了城门前的文武百官和四周的百姓。

见到皇上,所有人全都跪下来,万岁的声音震天动地。李孝说道:“众卿寒冬迎接,朕很欣慰,免礼平身。”

又是一阵欢呼,在大臣的簇拥下,李孝的车队从明德门进入长安,通过朱雀大街直达朱雀门进入皇城。

虽然一路上坐车,但也十分劳累,李孝宣布各部门继续工作,三天后举行大朝会再说,他的车架通过正门进入皇宫。林炎,宋景他们也知道这可是千里之路,皇上也要休息,回去按部就班忙自己的工作。

刚刚进入太极宫正门,裴寻芳带着一干众人迎了上来。虽然已是老夫老妻,但这么久的分别,大家还是很高兴的。这是家里人,与外面的大臣不一样,李孝的老婆并不多,虽然陈慧十分恨李孝这点,但他自己觉得真没什么。作为皇上,他才七个真正的老婆,儿女也不是那么多。

当然了,又是嫔妃,又是儿子、女儿上前拜见,一热闹。李孝当然毫无疑问的是留宿在甘露殿皇后这里。

其他人是没办法有意见的,这是规矩,也是礼制,裴寻芳是皇后。所有人都散去了,李孝换了一身衣服,倒在柔软舒服的床上,笑着说道:“真是家里舒服啊!”

裴寻芳脸上是笑容:“还不是因为你自己愿意,新罗那样的地方,谁去不能解决,非要御驾亲征。”

李孝叹口气:“我也不想,但这一战关系大唐周围的形势,不得不为之,怎么样,家里还好吧?”

裴寻芳说道:“很好,没什么事,不过……”

李孝是很在乎亲情的,也许是他抛下了那一个世界的家人来到一个陌生的时空,所以他很在乎身边的亲人。问道:“怎么?”

裴寻芳说道:“你刚回来,本来不想和你说,但是我担心。”

二十多年过去了,李孝很清楚裴寻芳,她稳重大度,贤淑有德,李孝真的不用担心后宫的事。其实历朝历代后宫的纷争也是一件大事,毕竟天子无家事,又是家天下的时代。他坐起来问道:“没事,我一路坐车还可以,说说怎么了?”

裴寻芳犹豫一下,说道:“我发现最近光俊有些反常,黄太傅说他经常出去,还经常去芙蓉园歌舞厅,而且有一些议论说太子失德,我想让你过问一下。”

李孝又倒下了:“我还以为什么了不起的事呢,光俊才十七岁,本来不应该承担这些的,少年人贪玩很正常。听听歌跳跳舞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别担心,年轻人嘛。”

裴寻芳说道:“也不尽然,他可是太子,是未来的皇上,怎么能去那样的地方,有大臣说太子品行有问题,我才担心的。”

李孝不能否认,他虽然进入角色,已成为真正的皇帝,但他还保留了不少后世的思想,如果不是因为这些,他能让长安出现大量的娱乐场所,甚至就差卡拉OK出现了。

笑笑把裴寻芳揽过来,说道:“别听黄栎和杨凡他们的,就不该让他们当什么太傅和少辅,把我儿子都管成书呆子了。一个皇上也要有朝气,否则那不是老头子了吗?”

裴寻芳以为李孝听到这样的事一定大怒,担心李光俊被处罚,自己说和别人报告是不一样的,所以主动说出来。

她身为皇后哪能不知道汉王和德王他们的小动作,李孝宣布王爷只是身份和地位,与职权无关。王爷也不开府,也没有属官,也没有封地,这样的亲王有时候还不如官员。

作为已然长大的汉王和德王哪能不来气,李光俊将来是皇上,大权在握,他们却什么也没有,所以太子之位也就成为争夺的对象。熟读历史很有文化水平的裴寻芳,更加清楚后宫的残酷,能不为儿子担心吗?可李孝一副不在乎的口气,好像还很欣赏儿子的行为,也就放下一点心。毕竟是快一年没在一起了,比李孝还小的裴寻芳也正当年龄,李孝可是憋了快一年,军队中当然好过,此时是自己后宫,也就与裴寻芳好好的缠绵了一夜。

虽然李孝并不是多往心里去,但他也为人父母,有着父母同样的思想,觉得自己把时间精力都用在治国上,很少和儿女们亲近,既然三天后朝会,今天没什么事,也就起来后说道:“传朕的旨意,宣王爷,公主前来,朕在明德殿举行家宴。”

又回到李孝身边的大太监刘平,连忙出去传旨。明德殿在北海边上,此时是冬天,不能泛舟水上。

刚刚下了雪,湖面上有一层薄冰,御花园里根本没什么景色,有暖气的大内皇宫中还是很暖和的,明德殿里有些热。

李孝也就一身便装,坐在中间,身边是几个女儿,当然李丽也十四岁了,比李光俊小三岁,遗传了母亲的血脉性格,有些文静。因为是皇后生的,当然就高级一些,坐在裴寻芳的一侧,李孝的另一边是李佩,她是陈玉的女儿千阳公主,和她母亲差不多,成为大唐最漂亮的公主,比李光俊小两岁,以十五岁了。

本来按唐制,这个年龄可以出嫁了,但不知为什么李孝从来不说,就像李丽也可以定亲了,但李孝好像就要把女儿留在身边一样。

裴寻芳也提过,但李孝一笑,他有自己的想法,刚十三四岁就嫁人,美好的时光全都消耗在家庭孩子身上。再说太早生育对女孩的身体也不好,干嘛要结婚那么早,再说我李孝的女儿不是人中龙凤哪配得上。

最大的是李佩才十五岁,急什么?其实大唐的公主是最幸福的,李孝的女儿那就更幸福。她们出入宫禁并不严格,只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在长安游玩,又身份尊贵,还可以上学,又不是普通的学校,是大唐最高级的贵族学校。

很会来事的李佩依偎在李孝身边:“父皇我想进艺术学校。”

李孝看看她说道:“你问过你母亲吗?”

陈玉当时把眼睛瞪起来:“我已说过,你是大唐公主,那是你去的地方吗?我看你是想被关起来是不是?”

陈家出身皇族,怎么能让大唐贵为公主的女孩进那样的学校。

李孝摇摇头:“有话好好说,女孩吗,喜欢是一回事,再大一点就好了。”

李佩明显很怕母亲,低头要哭的样,不再出声。李孝虽然不那么反感,但他也明白,大唐公主是不能去那样地方的。看着女儿那美丽非凡的脸,叹息一声,她如果真的去了那样的地方,恐怕会成为大唐第一明星,可惜了!他是皇上,不能同意,刚想要说话,刘平进来:“皇上,太子不在东宫,侍卫不知道他上哪去了,太子什么人也没带,独自一人离开东宫的。”

裴寻芳一下急了:“光俊怎么回事,马上去找太子回来。”

李光辉有些坏笑着说:“我知道太子哥去哪了。”(未完待续)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