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316章 君心难测(二)

第316章 君心难测(二)

第316章 君心难测(二)

李孝苦笑一下,魏晓慧嘴里也露出一丝笑容,从小看着李孝长大,又一步一步看着他走到今天,可以说魏晓慧最了解李孝,她对李孝的感情是复杂的。

他很小的时候,魏晓慧就很大了。郑美人死得早,魏晓慧一直陪着李孝,把他看作自己的孩子一样。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也许是从他落水没死以后,许王好像变了一个人,他一夜之间成熟长大。那成人的目光和行为,对魏晓慧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她对李孝的情感也发生了变化,可李孝对她一直是像长辈一样。随着李孝身份、地位、实力的变化,魏晓慧也深深明白,那不可能了。但她放不下,一再拒绝李孝为她安排的男人。把李孝装在心里,一生为他付出,这份情相信李孝也明白,所以她成为大唐一个最奇特的人。

很贤德又会来事的裴寻芳,知道魏晓慧是孤独寂寞的,也交代光俊经常陪着晓慧。可以说李光俊是晓慧带大的,把对李孝的那一份情感转移到李光俊身上。

李光俊长大了,搬到东宫,当上太子,而陪着晓慧的又变成了李丽,对裴寻芳的行为,晓慧是很感激的。自己一生无子女,但这足够。

当秋叶去说皇上要杀太子,把他关进大牢,把魏晓慧吓一跳。她还是很了解李孝的,皇上并非凶狠暴戻之人,就连大臣都很少杀,怎么会想杀自己的儿子?那一定是光俊犯下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行。

顾不得身体不好,连马车都没等,直接来到两仪殿御书房。

路上才大约听秋叶说一下,但作为一个宫女,秋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知道太子喜欢一个歌妓,皇上不同意,李光俊顶撞了皇上才要杀他的。

原来李孝并不想杀他,只是说他不适合当太子。这也不行啊,可废立太子是大事,也是国政,魏晓慧参与不了,她不能坏了李孝的规矩。

皇上以传出旨意,从今以后后宫人员交出手中的一切权利,不许参与政务,也不许离开皇宫。如今李孝说不会杀太子,但他想废掉太子,这些是魏晓慧参与不上的。

可就在这时候,李孝最倚重的四个大臣来了。裴寻芳不但找了自己,也通知了朝中大臣,黄栎和杨凡是太子的老师,宋景和林炎是国之重臣,看来太子应该没事了,废太子并不是皇上可以独断专行的,再说李孝并非听不进去别人说话。

见李孝说宣宋景,林炎他们进来,对李孝微微躬身:“皇上,既然没有杀太子之心,其他问题臣妾不便参与,臣妾告退。”

李孝最欣赏的就是晓慧这点,无论如何能摆正自己的身份,绝不干越格的事,也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她可以阻止李孝杀李光俊,但却参与不了废不废掉太子。点点头说:“听说你身体不好,让太医看看,回去休息吧,我心里有数。”

魏晓慧见李孝心情很平静,并没有任何激动也就施礼告退。她离开宋景他们进来。

作为首辅的林炎一进来,带头向李孝施礼。李孝故意问道:“几位爱卿不处理政务,来见朕干什么?”

宋景和林炎一听皇后派人通知的事,吓一跳,太子被关进大牢,这可是严重的事情,难道皇上要杀太子?作为大唐顶尖的几个重臣,如果连朝中的变化都不知道,那也太差劲了。疯传的事又怎么会不知道?除了林炎,其他几位可是道学先生,思想是非常守旧的,太子怎么可能纳一个歌妓,别说太子妃,就是这种人进入太子身边都不行。

虽然在这件事上他们不会同意,但也不至于关进大牢想杀头。婚姻大事太子自己说了不算,皇上皇后不同意也就行了,难道太子还能做出什么事吗?但皇上一怒把太子关进大牢,这恐怕就有点严重了。

再说听说参加紫竹楼宴会的人全都被抓进大牢,这恐怕也不行,作为尚书省的林炎和中书令宋景,哪能不清楚这些人的分量。此时长安以有些震动,能参加那种酒宴的人又哪会是百姓,全是高门显贵,世家大族,还有长安的大商家子弟。

短短的时间,关系以托到了各部各局,长安,万年两个县令连面都不敢照。怎么解释,他们敢要钱,敢放人吗?除非他们自己想进牢里。宋景两个人马上通知已是大学士,东宫太子的两位老师,四个人联袂来到皇宫求见皇上。

作为中书令的宋景,上前一步:“皇上,太子所犯何罪,皇上要把他打入天牢?”

李孝说道:“忤逆,不守子道,身为太子荒淫娱乐,留恋烟花之地,这些还不够吗?”

本来上次黄栎和杨凡主动请罪,李孝也没给他们好脸子,这次两个人只好说道:“皇上,太子年轻,易受教唆,是身边的人让她如此,主要是臣等失职,太子一向守规矩,这些群臣有目共睹,请皇上息怒,饶过太子,臣等愿受责罚。”

宋景说道:“皇上,太子为一国储君,为国家之本,废立可能影响国家不稳,太子一向仁孝,请皇上饶过他,想来太子会明白的。”

林炎有些敢说话,他的身份也在那里,当初和李孝有过一种协议,那就是他只是帮李孝。虽然这么多年过去,双方不再提这件事,林炎也真心实意的扶持李孝,可这些人说过的话,又怎么会忘记?

这次把杨凡,黄栎调离三省,等于变相免除实权,但却没有动他。在外人看来是,林炎义女杨洁儿是皇妃,其实和这些没关系。

李孝留下林炎是林炎的思想一直比较接近李孝的思想,也有一些江湖武人的思想,对于李孝的对外殖民统治持支持的态度。不像黄栎,杨凡还死抱着那套儒家学说,天朝上国,仁德加四海的想法。再说林炎本身没有儿女,也不是什么大家族,一生再没有结婚,也没有子嗣,是不容易形成朝中集团势力的。

这点上是和杨凡,黄栎不一样的。杨凡是前朝皇族,弘农杨氏,黄栎是蜀中名门,弟子学生遍地。他们和李孝一同起家,功劳太大,已隐然出现在朝中自己的势力范围集团。

借着灭佛的原因,找个理由把两人从三省位置拿下,变成了虚职大学士,以避免将来出现问题,对两人处理过重。

经过后世的李孝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看问题的高度已然不一样,他也会站在君王的角度去想问题。

历史上哪一个王朝开国之君,不是大杀功臣,这当中有两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功高震主,可以祸乱法纪。但他们自持功劳大,后代君王很难处理,所以皇上不得不处理这些人。

宋朝的杯酒释兵权,明朝的火焚庆功楼,就连天朝……

李孝很想学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如今还供奉着。与大臣共治天下,与功臣共享天下。所以他不想将来处理杨凡和黄栎,才借个理由把两人免除三省宰相的职位。

这些原因,以林炎的头脑都明白,所以他虽然变得小心谨慎不少,但并不怕什么,还是很敢说话的:“皇上,太子喜欢一个歌妓,也并没什么,身为一国太子,也并非一个女人。再说,我听说他当日未能回来也是有人误报,并不知情。太子年纪还小,也许长大一些就能明白。”

这些道理李孝何尝不明白,当时张兴武确实有意坏太子,因为什么,李孝也明白,并不打算在这上面追究李光俊什么。但是他听了武则天的话,心里有了很多想法,李光俊确实是乖乖的孩子,从小就受裴寻芳的教诲,性格上有些软弱。

这样的太子,虽然群臣欢迎,但却失去了皇帝应有的决断能力。一旦当上皇帝有可能大权旁落,出现天下动荡。李治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武则天专权,篡夺大唐江山,跟李治的性格有直接关系。如果李光俊也是这样的性格,将来能保住江山吗?虽然李孝明白天下没有永世的江山,但他也想让大唐永远下去。

开元盛世,短短的几十年,李隆基的得意和处理错误,让藩镇权力过大,导致安史之乱,从此大唐走向衰落。宋朝看到大唐的经验教训,弄得重文轻武,限制武将的权利,过渡推崇儒家文化,导致各朝代失去了汉唐的雄风血性,才有后来的弱国。随着元朝入主中原,到最后的满清,中国落后了世界几百年时间。

虽然陈慧的理想不现实,太激进,但也为李孝敲响了警钟。再加上武则天临死的话,李孝想让李光俊强硬起来,所以才借着这件事,摆在他面前两条路,让他学会决断和选择。

但不明白李孝意思的裴寻芳把事情弄糟。李孝也有愤怒的时候,那是父亲的怒火,和皇帝的怒火没关系,一怒把李光俊打入天牢。可他这些做法只是想教训儿子,但一时的决定让所有人误会李孝想杀太子。

本来这些人出面,连魏晓慧也来了,李孝也说了不会杀儿子,可杜忠的报告,让李孝有了其他想法。听了四个人的话,冷冷的说道:“如此不明事理,没有主见,怎能为一国之君?将来怎么执掌天下?朕可以不杀他,但他再不能当太子。“

杨凡一听,连忙说道:“皇上,太子仁德谦恭,礼贤下士,汉王虽有才能,可更加年轻。古来立长不立幼,立贤不立才,废长立幼是大忌,请皇上三思。”

看来他们还是误会了,认为自己废掉太子是想立汉王为太子,就说道:“那杨爱卿认为朕该如何做呢?“

杨凡一时还真不好说,只能说道:“皇上,应该让太子多参与政务,多加锻炼,皇上龙体康健,太子还有时间,成熟了,也就能明白这些。”

李孝一看宋景,他也连忙说道:“臣也认为杨大人说的是实情。”

黄栎和林炎也表示支持。李孝点点头:“那好吧,既然认为朕身体康健,太子需要时间,那朕就暂时免去他太子之位,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看看他是否能成为一国之君。”

几个人松了一口气,只要李孝不再坚持废除太子就好,但什么是暂时免除太子之位?那还怎么锻炼学习?李孝说道:“宋爱卿,你认为太子现在的水平,他能干什么?”

宋景一时真的不好回答,太子只有十七岁,他什么都没接触过,能干什么?摇头说道:“太子年幼,真的不能担当什么?”

李孝心里已有决断,说道:“那这样吧,朕罢免他太子位置,交给他一个县的地方,让他治理,如果他不能通过政绩考核,那就继续下降,直到为平民,如果能通过,那就看他的成绩了。”

这几个人的头脑也多少明白了李孝的意思,是想让太子从基层干起来锻炼他,点头说道:“皇上圣明,希望太子能明白皇上的苦心。”

李孝说道:“那各位爱卿是不是应该帮着朕呢?”(未完待续)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