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六十九章 小人之心

第六十九章 小人之心

第六十九章 小人之心

李贤接到母后传旨,突然让他进宫,有些担心,刚刚散朝没多长时间,突然宣自己进宫,必然是特殊的事情。大哥李弘的死对李贤震动很大,他以二十来岁,又跟着李弘在长安监国参与政务,明白的也很多。

母后专权,本来大哥将要接手皇位,父皇已决定传位于大哥,他自己当太上皇。可本来身体以调养很好的大哥,竟然在去洛阳后两三天死去,太医的诊断是肠绞杀。

这种病李贤私下打听过,如果不及时救治确实能死人,但身为太子,吃什么是非常注意的,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得这种病,洛阳皇宫一点不比长安差,竟然能让大哥死亡。

当有这种谣传的时候,李贤也想调查一下,但思考再三还是没敢。再说潞王府的几个属官也不同意李贤插手,言下之意李贤很清楚,李弘死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果然,作为一个皇朝,没有皇储是不稳定的,李治册封李贤为太子。这么明显的事李贤当然明白,他手下的人为什么不让自己调查,自己能当上太子,为什么要去触怒母后她们。

虽然觉得对不起大哥,但一来手下极力反对,第二有对母后的恐惧,让李贤再没有提过这件事。他接手太子以两年时间,以前是潞王,如今是太子,接触的政务不一样,了解的也多起来。

北门学士是个别称,是大臣私下的称谓。母后提出建言十二条之后,国家形势有所好转,她以大权独揽,乾纲独断。李贤也想有所作为,毕竟将来皇位是自己的,必须为大唐江山努力。可是在用人上和母后从来都不一致,特别是对待武家人的态度上。

从张大安提出编著后汉书开始,母后已对自己不善,让李贤很担心。虽然他不能确定,但空穴来风事出有因,前车之鉴自己不能不防。对于母后再次提出迁都洛阳的决定,李贤也站在大臣的角度反对这件事。

已知道国家大事怎么处理的李贤,确实承认洛阳此时比长安具有一定优势,不过长安到鄂州的道路建成,以缓解了漕运的压力,大唐建都长安是国统的象征,无缘无故迁都将动摇国本,特别是母后掌权的情况下,迁都是大忌。

和东宫臣属研究很长时间都是反对态度,今天在朝会上也就提出反驳,双方争执不下,不欢而散。可是刚刚回来就传旨让他进宫,难道母后想强行推进?

他来不及和张大安他们商量,也就启程坐车前往甘露殿,去见武则天。当他通报进来的时候,母后坐在书案后在看奏章,对母后的勤勉李贤是佩服的。

上前躬身施礼:“参见母后,不知传儿臣何事?”

武则天放下手里的奏章,那是来自百骑尉的报告,有人密报襄阳地界有人聚众谋反,情况还很详细。

当她看完后大吃一惊,李孝许王,他不是死了吗?当时接到报告后武则天并没有什么感觉,那是房州刺史的报告,以证实许王到了房州近邻就因病死亡,尸体已埋葬。因他是流放的皇子,请皇上定夺。

武则天当然没有什么指示,一个庶出皇子,也没必要大动肝火,事情已过去。

既然李孝以死,郑家和那些门阀也就失去了依靠。此时还有些威胁的只有李上金和李素节,但他们以前往封地,没什么动静,两个人胆小,也不敢有什么动作。

威胁最大的就是连自己也看不透的李孝,他时而聪明时而傻,不学无术却能做出那么好的诗。而且发明不少东西,显出非凡的能力和头脑,如今他以死去,当然没必要再计较什么?

李弘以死,是李贤当太子。本来李贤刚上来,李治不再提禅位这件事。但李贤表现得更让武则天不安心,总的来说李弘仁厚又有些像李治,在对待贺兰敏之逼奸杨氏太子妃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他性格的软弱。

可他在对待长孙无忌这件事上又很强硬,当处理周王妃和两位公主这件事上,彻底和自己翻脸,竟然让自己不许干涉朝政。这是武则天最不能容忍的,自己苦等拼搏了这么多年,哪能甘心放下手里权力。以自己做过的事情,如果一旦失去权力,下场是可想而知的。

想起李弘,武则天闭上眼睛久久心情不能平静。她总是告诉自己,那不是自己害死的,只是没来得及抢救。不管怎么说,把他封为皇帝又安葬在皇陵,也算对得起他了。

住在太极宫让她每时每刻都不舒服,无论是从国政上,还是个人心情上,她都要迁都洛阳。可每提起这件事,必然遭到大部分群臣反对,为什么武则天当然清楚,李家是在长安建国的,长安是根基,如果不是自己掌权,恐怕迁都并不太难,如今迁离长安,有否定李氏正统的嫌疑,这是那些忠于李家大臣的担心,所以他们是极力的反对。

本来以为李贤当上太子,能和自己一个意见,但东宫臣属和北门学士之间矛盾越来越严重,双方已成为两股朝堂势力。精通政务,了解朝政的武则天,又怎么会不明白,一旦李贤上来,她们这些人都将是一个下场,不死也会遭到贬嫡。

他们想保住官位,就必然支持自己,反对太子,越是这样双方的矛盾越深,已不可调和。李义府他们已气急败坏,李贤手下也咄咄逼人,而裴炎这些人看着是保持中立,其实是忠于李唐的,暗中也支持太子。

就是武则天心里清楚,所以才不能强来,今天接到这份报告,发现李孝竟然没死,诈死埋名必有阴谋,他想干什么?根据报告的情况,竟然躲到古城县山里聚拢人气,已形成小集团。虽然报告中没提到他招兵买马,但刘家集成为周围最大的商埠,聚拢了无数的钱。

他是大唐皇子,只要有钱可以很快成为势力。一旦起来必然是天下大乱,这是武则天不能容忍的。李孝有这种头脑,能不贪恋长安繁华,而选择退避深山,这是非常可怕的。

但自己此时以什么名义去杀他呢?对外李孝以死,他来个不承认自己也没办法。如果他再次躲起来,刘家集并不是李孝的名称,自己能怎么办?如果不顾一切必然大失人心。

还是明崇俨说得对,此事应该想一个办法把李孝逼出前台,他一旦现身,诈死就是欺君之罪。可怎么让他出来呢?武则天想了很长时间突然想到,李孝一直对李弘不错,和李贤走得也比较近。从几件事上看,李孝还是很重视兄弟情的,那这件事就应该让太子出面。

想到了办法,立即传旨让李贤进宫,如今听到李贤的问话说道:“贤儿,你怎么看待许王李孝?”

李贤愣一下,许王以死了五年多时间,母后怎么突然提到他?李贤刚听到消息的时候也很伤心,他那么小又那么聪明,不想当官只想好好当他的逍遥王爷,发明了那么多东西,也解决了好多灾害问题。可以说与国有功,刚刚连十二岁,连自己开府的年龄都没到,却因为太子妃的问题遭到贬斥,自己和其他几位皇子什么事也没有,所有的罪名李孝承担。

多少人死在流放的路上,他一个那么小的少年,死在路途中,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因此李贤没怀疑过,只是伤心了好长时间。但事情已然过去,想他干什么?

今天母后突然提出来,让他一愣,已过去五年时间,母后怎么突然提出李孝,叹口气说道:“孝弟少年英才,修路赈济,解决灾民,发明桌椅,改造马车,对大唐功绩无数,只可惜英年早逝让人扼腕。”

武则天问出说这些话的时候,一直盯着李贤,她以为儿子知道李孝没死,可她从李贤的表情上没看出什么破绽,也就说道:“如果许王没死呢?”

李贤一惊,同时一愣,不解的说道:“没死?如果没死那对大唐当然是好事,可以为国出力。”

武则天冷笑一声:“为国出力,那恐怕你就不会是太子了?他刚那么小就有如此才能,你还能保住太子之位吗?”

李贤有些不满的说道:“母后,儿臣和他谈过,李孝无意皇位,他只想当一个逍遥王爷,享受生活。我不认为他能威胁到皇位,再说他也是父皇的儿子,也是李氏子孙,他既然有能力当皇上,也不是不可以。”

“胡说八道”武则天大怒,自己的儿子怎么都是这样,一点野心和权力欲望也没有。如此心态怎么能当好一国之君,必然是大权旁落:“你读了很多书,应该明白,如果李孝起来,他能放过你吗?他并非嫡出,会放过武氏一脉吗?”

看母后有些铁青的脸,李贤不解的问道:“母后,如今人以死去,我们再争论这些有什么意义?”

武则天啪的一下把手里的奏章拍到桌上:“死了?如果他死了我还用说这些吗?”

李贤晕了,李孝没死?这怎么可能?他说道:“孝弟没死?那不可能吧?是房州刺史验的尸,上报的,母后为什么这么说?”

武则天实在看不出李贤是装的,好像他真的不知道,脸色放缓一些说道:“李孝没死,而是诈死躲了起来。”

李贤既吃惊又不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干呢?”

武则天冷笑一声:“为什么? 你连他为什么也想不到吗?看来你这个太子当的可真可以?”

李贤并非没头脑的人,一想之下也就明白了:“母后说他有谋朝纂位当皇上的心思?”

武则天说道:“你说呢?否则他为什么要这么干?”

李贤想了半天还是摇头:“不可能的,如果他有这个心思,诈死躲出去又能起到什么作用,用什么来争夺皇位?”

武则天叹口气:“贤儿你还是经验太少,李孝是没有那能力,但你别忘了他身后可是有一些世家在支持,他母亲就是荥阳郑氏之人,门阀相互通婚,五姓七家一体,如果再有一个皇子可保,你认为呢?”

李贤沉默了,再怎么说他是太子,是大唐储君。李孝想当皇帝不是不可以,只要他有那才能。但他那么小,真的被世家控制可就不一样了。(未完待续)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