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七十四章 战术

第七十四章 战术

第七十四章 战术

李孝此时确实就在刘家集,但他的机构和人员已不在这里。时间确实足够,从李孝决定放弃刘家集根据地,向兴山转移的时候,他是按着后世现代通讯手段决定的,认为朝廷军队到来也不过十几天的时间。

可当接到报告武则天派大将程务挺为行军道总管,领兵两万,出长安的时候,已过去二十多天。

如此的速度让李孝摇头,难怪边关告急,当集中大军的时候往往以被敌人攻进几百里连失数城,就这速度,有备打无备很容易成功。

二十多天时间,刘家集的快速行动已基本完成,愿意跟随李孝的人,全部跟着撤进兴山城。那是李孝很早就打算建立的地方,兴山地处神农架与巫山之内,地形险要,山中一个很大的平原,却因周围的山势,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境,只有两条通往山外的道路。

只要派兵把守关口,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刘家集虽然山清水秀条件很好,但它的地理位置却不利于防守。

武则天什么人?她是要登基君临天下的。身为李氏子孙,皇上的儿子李孝,必将是被铲除的对象。同时一直有一伙人暗中和自己作对,这让李孝不能不小心。

所谓狡兔三窟,李孝也不能不做准备。在巴州秘密建立亲属和家眷的居住地,把杨凡、刘奇他们的家人送往巴州,在那里用另一个姓氏居住,与外界没有联系,确保她们的安全。

作为一个现代人,没有道理不明白,亲人往往是每个人的软肋。能做到为了自己理想,置亲人生死不顾的人毕竟很少。一听自己的消息泄露出去,无论是防备红袖招原来的人,还是防备武则天,李孝都必须把手下人的家属转移隐藏起来。

按他的说法,就是变成地下人员。同时选择兴山为地点,建立第二基地。那里是另三百名军队在驻守。他们在战斗力上不如丁解元的第一大队,但武器方面用于防守那更强。大队长韩成指挥第二大队,离开青龙山进入兴业山,在那里建立基地,存储战略物资,修建防御工事。

李孝并没去,刘家集因为李贤进兵照成冲击,很多商贾都不再前来。可是商人逐利,形势一稳定又开始繁华起来。李孝是要用刘家集进购物资和挣钱的,所以他一直没离开刘家集,把青龙山基地交给丁解元,兴业山交给韩成,王胜也前往兴业山管理政务。杨凡和刘奇留在刘家集协助李孝。

温同如继续卧底古城县,因为李孝并没有提前起兵,武则天是接到密报,温同如完全是一推六二五,来个不知道,无论谁也没办法。

李孝不想占领古城,非万不得已他还不想和武则天兵戎相见。一来是他不想看到战争,二来也是李孝没把握。后世他毕竟是一个普通人,只是一个经济人,不是什么政治家和军人,领兵打仗,造反起来革命争夺天下,他没有那个雄心,也没那胆量。他所采取的是乌龟战术,躲开让你无处下口。

其实这些也是杨凡他们不满意的地方,武氏专权,皇上势微,大权旁落,李孝如果起兵天下必然响应,可王爷总是一种退让的态度。

让杨凡他们无法反驳的就是李孝说得对,以他们这点力量一旦公开,怎么对抗朝廷?联合其他王爷那谁说了算,打下天下是谁的,再起争端吗?把武氏推翻谁来当皇上?还是李贤来当,否则就是真的造反,那天下必将讨伐之。

为今之计一方面积蓄力量,另一方面静观其变,此时并非举兵的好时机。杨凡、刘奇不明白李孝等什么?什么时候是时机,李孝当然不能说。他确实在等,等李治死,等李贤被废,那时候自己才会有借口。

就算现代战争,也会找各种理由给战争划上一个正义的标签,何况这个时代。

“报告”李孝任命的参谋长晋冰进来:“殿下,探马报告,程务挺的大军已到丹江口,先锋官叶秋昱领兵进入郧州,前来进攻刘家集。“

李孝问道:“你打算怎么迎敌?”丁解元说道:”我们只有三百人,每人备箭二十支,攻击力是对抗五千兵马的,消灭他们五千人不可能,击败他没问题。“

李孝摇摇头:“我们只有三百人,后续补充人员很困难,这一点你很清楚,不能正面作战。特种战是用更简单的方式击败对手,不是两支军队对抗。所以我认为你应该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最小代价以最短时间击败对方。“

丁解元想了想说道:“臣有办法了。”

李孝笑笑:“那好吧,我也不问你什么办法,我等你消息。”

丁解元一个立正转身离开。杨凡担心的说道:“许王殿下,丁大队长他们是不是太少了?”

李孝摇头:“杨先生我们也弄五千人和唐军作战,就算全歼他们自己也会有伤亡,武皇后掌握全国兵马,会源源不断,我们多少地盘?就算全民皆兵也难以对抗全国。别担心,兵在精不在多,将在谋不在勇,丁解元能解决叶秋昱。”

杨凡不知道丁解元用什么办法可以以三百对抗五千,就算李孝的护卫大队再强,毕竟面对十几倍的兵力,这次前来的是府兵,不是东宫六率那样的老爷兵花架子。程务挺是名将之后,用兵老道有谋略。

不过他见李孝信心十足,一副气定神闲的样,也就问道:“既然我们可以打败他们,为什么还要撤离刘家集?”

李孝说道:“杨先生,我们现在是等待,以待天下有变,当然是以空间换时间,还可以避免大批死人。此时全国人口都不多,如果内乱起来很容易被外敌入侵。“

杨凡认为李孝有些妇人之仁,成大业哪能在乎这些,可他也不能说。也就躬身说道:“臣受教了,许王仁德。”

李孝也习惯了他们这些称呼,但他不称呼任何人官职,他手下只有管事,没有正式官员。点头说道:“协助刘奇加快水上和陆上的贸易,进行战略物资储备,兴业山是根基,我们将有一段很长时间的艰苦生活,做好准备。”

“遵命”杨凡点头答应,对于头脑来说李孝一点也不差,杨凡也精明过人才高八斗,当然也明白李孝所说的形势是怎么回事。离开议事厅找刘奇加快物资准备送往兴山之中。

一天时间叶秋昱并没攻城,他是先锋官没有携带攻城的器械。刘家集许王军队也没有出战,而是城门紧闭吊桥高扯,水路上更不用想,叶秋昱又没水军,不能进攻。

无论他讨敌骂阵如何凶,下面士兵如何侮辱,城墙上还是静悄悄的,叶秋昱见城墙上兵力并不多,只是几米远甚至几十米远才有一个士兵,吩咐士兵准备做云梯打算强攻。

丁解元只有三百人,此时都在北城门方向守着城墙。他站在城墙上一脸冷静的看着城下。那些唐军士兵乱哄哄的在叫骂,身边的第一中队长何明云一脸的气愤:“大队长干脆我们出去,就那五千土鸡瓦狗我们一样灭了他。”

丁解元看他一眼:“忘了王爷怎么说的是不是?军队作战,斗的是智力,不是勇力,你能保证一个伤亡没有,胜利吗?”

何明云一吐舌头,他可没那把握,唐军又不是死人不还手,只好不出声。丁解元问道:“城外敌军什么情况?”

参谋长晋冰说道:“叶秋昱在城外三里扎营,看来是等待大军到达。营盘很大,应该是两万人马的大营,程务挺明天就会到达。”

丁解元说道:“我们只有一夜时间,今天夜间行动,解决了叶秋昱,等待程务挺到达。”

“是”晋冰立正。他们这个动作完全是现代军队的动作。是李孝在青龙山训练时要求的,军人以立正代替躬身,以抱拳礼代替下跪。军人是站直了说话,躬身屈膝那是文臣的习惯。

所以李孝的护卫队没有人下跪,也没人躬身施礼,而是立正挺直身躯双手抱拳。本来想用举手礼的,但反差太大,杨凡他们坚决反对。李孝也不想弄出造反的迹象,也就这么要求。

五年时间李孝才发展了六百人,直接一线作战部队才三百人,这和他选兵的条件和装备有关。护卫队没有金属重甲,只有牛皮做成的皮甲,还是最简单的胸甲和护肩,头上是圆形的钢盔,很有现在军队的特点。

三百护卫队一人一架钢弩,一把长刀,比唐刀窄的一种刀,很像后世骑兵的马刀,身上是两个箭匣,皮制的里面是二十支弩箭。

李孝检测这种弩的射速,和单发步枪一样,只是射程没有步枪远,不过威力却不小。其实李孝的护卫军完全是一支现代化军队,就是装备打造十分困难,才这么长时间只能装备三百人,剩下的储备也不能扩大军队数量。

一天时间让叶秋昱实在无奈,他要准备攻城器械,只好等着。随着夜晚降临,收兵退回大营,准备明天无论后面中军到不到达,他都将攻城,一举抓住李孝,占领刘家集。

沉寂的夜色中,午夜的繁星布满天空,虽然那一轮新月已西沉,但天地间也不是太黑暗。刘家集城门都没打开,三百护卫队从城墙上抛下几十条绳索,顺着绳索从侧面下了城墙。

越过护城壕沟迅速整队,一个大队分成三个中队,在中队长带领下,消失在黑暗中。三个中队是三个方向,扑向远处三里外的唐军大营。

正面的是丁解元亲自带领的第一中队,左侧是姬允带领的第二中队,右侧由参谋长晋冰带领的第三中队,绕了一个大圈从三面接近唐军大营。

叶秋昱不是不懂军事,并非草包,只是没有实际领兵作战的经验。能当上武状元,文韬武略还是可以的,这个大营扎的中规中矩。他的任务就是为后续大军做准备,所以前军营是他的地方,左右中后五军营以确定。

但其他营盘里什么人也没有,只有他的前军营,五千人集中驻扎,五千人也不少,占有很大的一面地方。此时是午夜过后,岗哨在站岗,巡逻的士兵发出脚步声,其他的帐篷里静悄悄的,只有在马厩里不时传来战马的鼻声和轻微的蹄声。

更鼓的声音也清晰可闻,三百人分作三队,每队一百人,两个小队,此时趴在地上向前前进。尽管上百人,却一点声音也没有,行动速度还很快。这就是几年训练的结果,他们刚来的时候,十二三岁,十四五岁,此时以二十来岁,长期的强化训练,体能力气和动作都是最佳状态。

距离哨兵还有不足百米的时候,丁解元举起手身后的人都停下来。丁解元向中队长何明云一摆手,两个士兵立即匍匐前进,他们动作更加轻,一点动静也没有,悄然向两个岗哨靠近。

接近有五六十米的时候,借着营盘里的火光,两个士兵举起了手里的钢弩。(未完待续)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