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八十九章 新新小区(一)

第八十九章 新新小区(一)

第八十九章 新新小区(一)

人多就是力量大,全村的人能有五百多人,年轻力壮能干活的也就能有二百多。李孝根本不记得李治什么时候死的,也不记得武则天什么时候登基的,对历史一知半解的他,只是记得大方向。

想自己完全自由,不再担心,那应该是李隆基当上皇帝以后,李家子孙才会安全。并不想起兵反抗武则天的李孝,最基本的打算是躲一天算一天,非万不得已不会引动天下刀兵。

他又没有当皇帝的野心,干嘛没事找事。既然以躲开事非来到这么一个偏僻之地,当然不会打算短期离开。

从刘家集,李孝也没打算回长安,是那个隐藏在暗中一直和自己过不去的家伙弄的。这次李孝不是诈死埋名,是公开流放戍边,也就不在乎那个不敢露脸的家伙再害自己。武则天也知道自己在这里,所以他大张旗鼓的建房子。

老子跑到这来没有招兵买马,而是盖房子,想住的舒服一点没问题吧?武则天最好明智一些别和自己过不去,井水不犯河水。

真要把李孝逼急了,他也不是不敢干。再说凭自己那超越千年的知识,加上现代化的训练手段,他还真没把唐朝军队放在眼里。只是后世的和平思想,让他不想因为自己弄得天下大乱,刀兵四起。损失的是国力,苦难的是百姓,自己当皇帝怎么样,也不过是锦衣玉食女人一大堆而已。还得起五更爬半夜的上朝,有什么意思。

钱,李孝不缺,美女再多也没用,弄三十个就得一个月轮一回,一天一个那还不得累死。李孝实在搞不懂,皇上弄那么多女人干什么?单纯为了看,那还弄到宫里干什么。他是皇上,天下美女他想看谁不行,吃不了也占着,就是一个字“贪”。

诸多的想法让他有奇怪的行为,也就是杨凡和刘奇他们弄不懂的原因。说李孝豁达不像,说他清高也不是,但他又处处透出为民思考的行为。年纪又小,让他身上充满了神秘和不解。

此时宁远村的人也是这样,他是一个戍边的府兵罪犯,却带着一个漂亮的老婆,说不上明天上战场战死,可今天却花大把的钱盖房子。对农民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土地,却不在意。

那八十亩地也算是中等田地,村长竟然以年租金不到两成租给了村民,除了人头税,其他的税由李孝承担,他是府兵是不用上税的。这一来那八十亩地成为村子里最抢手的东西。

李孝倒是好,连去看看他的地在什么地方都没有。村正吕焕章成李孝跟班的。李孝很是不讲究的指手画脚,拿吕焕章当手下使用。一个偏僻农村的小村正,连小吏都不是,那是治村的当地人,有德有威望就可以当,也就是乡下士绅。

宁远村地处边塞,对面就是吐蕃重镇格木屯,那里住着两三千人马,有一万多人口的大部落,头领也是官员。再向西,山更高地势更陡,天气寒冷也不长什么粮食。游牧的吐蕃人也没什产业,只是依仗刀马娴熟民风彪悍,经常劫掠边关汉人地区,大战没有,小战不断,戍边的府兵伤亡率也是很高的,地处高原条件艰苦。

吕焕章这样的一个小村正,很自然沦落到成为李孝跟班的,只有两三天时间,宁远村成为李孝的。全村的人都成为他的手下,什么来决定,那就是钱。

李孝是后世现代人,深深明白一个道理,经济是基础。无论在何时、何地,没钱就什么也不是。虽然他顶着一个罪犯的名字,可村中老百姓却不管是不是罪犯。他们眼里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对他们好的就是好人,对他们坏的当然就是坏人。

李孝一个少年,带着美如天仙的妻子,两个人又都对这些村里人很客气。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坏人?再说一个村子的,帮他盖房子,不但管饭吃,还每天给工钱。短短几天时间,李孝成为宁远村的大人物。

因为李孝要快,就连不远的绿树村、花明村的人也跑来。宁远村有人用工,管饭还给钱,以入秋山区寒冷,一到秋天就什么事也没有,只能闲着。不用吃自己家的,还可以挣到钱,本来全村二百多人参与干活,到第五天的时候,增加到四百来人。

李孝是想把山坡边上那块乱石地平整出来,盖一个坚固的堡垒,毕竟这里可是有战乱的。可是一看竟然有这么多人参与进来,他那后世情怀又开始作怪。

什么世界首富,什么华人首富,弄点捐款就是慈善家,看看我李孝大唐慈善家。那就弄大点,咱这也叫扎根边疆,建设边防,保家卫国。他让姬允派人回兴山为自己取钱,同时把护卫队另两个中队调来,一冬天时间,足以把这里弄好。

裴寻芳一直什么也不参与,她很有大家闺秀的品德,安心的尽妻子的责任,只是服侍李孝,让他幸福加性福。家中有贤妻,外面有臣民,李孝过得还真滋润。

如果武则天知道一定能气死,这就是天高皇帝远的好处。宁远村离县城四十多里地,别小看这四十多里,在后世就算自行车这点距离也不算什么。可这是交通通讯落后的时代,这里又是偏远的边陲,没什么事一年也看不到县令一回,能有个衙役官差过来就不错了,村长就是这里的小皇帝。

如今宁远村的皇帝变成了李孝,指挥着越聚越多的村民建设李孝的宁远村。他有建设刘家集的经验,很快指挥这些人平整出一块很大的地方,划出标线,脱坯烧砖建房子。

吕焕章很奇怪:“李公子,你到底有多少人,怎么会用这么多房子?这个数量全村子的人都够用了。”

李孝笑笑:“你说对了,我就是建一个全村人居住的小区,叫什么呢?就叫宁远新新小区。”

“啊”吕焕章吃了一惊:“李公子这可得不少钱,村民可没钱给你,我们的情况你也知道。”

李孝当然知道,此时生产低下,就算内地平原地区,赶上灾害也马上有饿死人的。何况这里,能吃饱饭已是最好的生活,哪还有钱盖房子。对于这时的人守旧,不去开拓想办法,李孝也没辙。都说开启民智,可他一个后世普通人,哪知道什么是开启民智。在李孝印象中,那就是学习,有文化发展科技。可自己哪有时间,这个村子里有文化的只有村正一个人,再就是有点才学的吴允升,村正也就认识几个字。

找一个教书先生,鸟不拉屎的地方谁来?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只要环境好了,自然就有投资者前来。所以他从杨凡的兴山向这里调来资金,大肆修建宁远村。

一个多月时间,当天空飘雪花的时候,丁解元带领另外两个中队进入宁远村,接防了这里。那个府兵火长刘达,马上成为向导和丁解元的跟班,因为他了解情况。

为了不引起别人注意,在山里树林中建立了护卫队营地,平时训练。人多力量大,速度快,这种土坯放火烧的青砖,制作很快,山林中的树木被砍伐下来,用于建房,山石就地取材,还真没什么材料花钱。

听说这些房子是给他们建的,淳朴的村民坚决不要李孝的工钱,只是管他们吃饭即可,全村男女老少都出动了,只要能动的人都出力,宁远村新新小区初具规模,第一批有老人有小孩的搬进了新房。

看到这一百多套新房子,那些人家在吕焕章的带领下,全跪在李孝面前,感谢他的恩情。要是以前,李孝对人跪拜是很反感的,但他也适应了这个环境。只是让他们起来,觉得很有成就感。虽然大唐边塞几万里,疆土面积上千万平方公里,人口几千万,他做的不过是九牛一毛,但李孝很有成就感。

对宁远村的变化,南北两侧的两个村子是一脸的羡慕。绿树村村长姓赵,叫赵扩,明华村的叫巩凡,和吕焕章三个人坐在李孝面前。李孝的家是最先建起来,因投资扩大重新规划,所以他也就临时建了一个自己住的地方。很简单,这里毕竟条件艰苦,什么都得从县城买,道路也不好。修通从宁远到嘉城县的道路,也是计划的一部分,可惜已近冬天,无法完成只能来年的事。

李孝问道:“吕村长、赵村长、巩村长,你们有什么事吗?”

吕焕章说道:“我们这里土地少,人口也分散,赵村长他们想把人迁进这里来,想请求你同意。”

李孝笑笑:“三位,我可是流放戍边的人,只是有两个钱,我又是宁远村的人,才这么做的,你们迁村的大事怎么问我?再说你们迁到一起,既然这里没那么多土地,来这里怎么办?”

他这么一说,赵扩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们也这么想,可是你同意有几户人家搬到这里,还给了他们房子,我们村的人也都想来,那可怎么办呢?”

李孝拍了一下脑门,他想起来,有几户是其他村子的,因为有技术,是铁匠和木匠,还有石匠。自己觉得是技术人才,也就分给他们房子,同意他们进入宁远村。但这引来了不安定,其他人也想来。

也怪自己没说清楚,就说道:“是这么回事,那是我考虑不周,吕村长既然这样,我看还是制定出几条规矩来,你看怎么样?”

吕焕章哪有什么主意,说道:“李少爷,我看你做的就行,我们三个商量一下,你以后就是我们三个村的区长,我们都听你的。”

李孝忍不住笑起来:“吕村长你可真有头脑,区长都弄出来,是不是明天再弄个什么民主党出来?”

巩凡愣愣的说:“民主党是什么?朝廷有法令,严禁结党,那有造反嫌疑。”

李孝也一愣:“巩村长读过书?”巩凡苦笑一下:“在下也想通过科举入仕,但太难了,没有家世,没有靠山,又不是名门望族,哪能考上。两次没有考上才回来安心务农,村子里的人就因为我读过书,才让我当村正的。”

原来有一个读书人,李孝点点头说:“那也好,既然你们同意,我就算是你们的村长,我制定出几条规矩,你们回去宣布一下,按着这个规矩来那就可以,不听的我也没办法。”

三个人连连点头让李孝说,一着急间李孝说不出什么,但他明白,技术人才的重要性,也就说道:“这样吧,第一条,宁远村准备出房子,有一技之长的人可以申请来这里居住。种地的不许来,荒芜土地是犯法的。第二,加入宁远扶贫计划的,由新新小区出钱为他们在当地盖房子,但必须接受管理。第三,每个住户向区政府缴纳一部分管理费,放心,不会多要。不交的我也不强求,但也不会管他,你们回去和村民们商量,同意再来说。”(未完待续)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