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次元 > 沙漠王子 匈奴帝国密史 > 血色桃花(4)

血色桃花(4)

左尘忽然想起,朱纪的确有个小儿子在楚地学剑。不过自己在这里求学时并未曾得见过。于是他压低声音自报家门说:“速去禀报你父亲,就说汉骠骑将军左尘求见!”

朱国丰后退一步,上下打量着左尘说:“你是骠骑将军?我还大汉皇帝呢!告诉你,别以为是西域人就能假冒朝廷命官,那可是要杀头的!”

左尘一听这等狂妄之言,猛地瞪着朱国丰,他眼中冒出的杀气叫这矮胖子警觉地攥住剑柄说:“干什么,不服啊?”

左尘在心里说:别跟这等猪狗般的东西一般见识。他从怀里摸出一个两尺长的黄金节杖来,对朱国丰说:“有天子节杖在此,你还不信么?”

朱国丰仔细瞅了瞅对方手里的黄金节杖,他是见过些世面的人,看出这节杖造型威严、工艺精妙,恐怕是真货。于是忙不迭地去禀告了。

左尘冷笑一声,转眼瞅着不远处台阶上站着的两个小学童,两个孩子,一个穿锦袍一个穿布衣,显然家境大不一样。穿绸缎的洋洋得意,穿布衣的哭哭啼啼,脸上赫然还有一个大红手印。左尘踱步过去问道:“挨打了?”

布衣孩子捂着腮帮子点点头哭诉:“刚才交文章上去给朱纪看,先生大怒教训了我,说我的文章狗屁不通。”左尘一时好奇便伸手拿过竹简来看,果然是狗屁不通兼错字连篇,便摇着头说:“难怪,我也觉得你还得用功才是。”

旁边那锦袍学生得意洋洋地主动把自己的文章递过来显摆说:“给你这西域大叔开开眼,先生看了可是赞不绝口呢!”

左尘接过来展开一看,不由地大笑道:“甚妙甚妙,他的是狗屁不通,你的根本就是狗屎不如!我看上面的错字病句与这位挨打小哥所写的恰似一对孪生兄弟,为何你却独得赞誉呢?”

锦袍学生劈手夺回竹简,怒气冲冲地说:“先生说做文章便是自由的,要允许错,错才是创新,创新才能出众,因此错得有理!”

左尘哈哈大笑:“哈哈,不过是富贵有理罢了!岁月虽移,禀性不变,果然还是那位朱纪。”

正在这时,忽然院门大开。朱国丰领着几个随从恭恭敬敬地跑出来叉手列队,一个五十岁出头的瘦高个男人走在后面,他那张瘦长的脸就像个倭瓜一样,在一双淡而又淡的眉毛下是大大的眼袋,二者之间夹着一双红红的小眼睛,好像害着眼病。他个高又有些驼背,这让他的身体显得有些微微前倾。虽然其貌不扬,可是他的派头十足,左尘还没摆出自己认为合适的表情,朱纪便一把攥住左尘的手说:“与将军一别十多年,可把老夫想苦了!”

左尘本以为朱纪会闭门不见,或是冷淡相对,或是破口大骂,以报当年的仇怨,没想到却如老朋友般再聚首,让他哭笑不得,脸上的肌肉僵硬地绷成一团怪相。朱纪却没容左尘多想,手挽着手将自己赶走的学生又请进门来。

朱纪可谓是大汉臣民的表率人物,他先是请左尘出示天子节杖,然后恭恭敬敬地率家人对着节杖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礼,嘴里朗声说道:“臣朱纪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声音敦厚温润,字正腔圆,每个发音都吐出教养和学问的气息来,让左尘不由得汗毛倒竖,浑身鸡皮疙瘩掉了满地。

刘询把节杖给他是为了在必要时起到与皇帝手谕一样的作用,此刻节杖却被当成皇帝本人供在主席,朱纪和左尘则在侧席相对而坐,彼此倾诉了一番十多年来的相思却不得见之苦。接下来左尘使个眼色,朱纪屏退左右,两人开始正式的谈话。

左尘开门见山地问道:“先生以为天下朝政如何?”

朱纪油腔滑调地回答:“圣天子在位,天下太平,可喜可贺啊。”

左尘在心里骂道:老东西,这时候了还耍花腔。他又问:“那么先生对赵丞相如何看待?”

朱纪顾左右而言他道:“朝中大臣皆为忠义之士,吾皇无忧矣。”

左尘大笑道:“若果真如此,先生又何必每月一奏折向皇上陈述赵氏弄权弊政祸国呢?”

朱纪脸色突变,随即讪笑道:“老夫的奏折将军都已看过?”

左尘笑着说:“我素知先生为忠义之士,又是天下大儒,明礼仪知廉耻,门生遍布天下。当今赵氏图谋不轨,眼看就要做窃国大盗。先生若能奋起一呼,天下定然群起相应。以先生之抱负,洛阳一书院岂能容纳得了?皇上是先生的学生,要实现先生的愿望,也只有依靠皇上才能实现啊!”

朱纪只是微微一笑,端起茶杯慢慢地喝了一口说:“多谢皇上厚爱,可老夫早已习惯了在民间闲云野鹤的生活。远离权术漩涡纷扰,每日教书育人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再者说来老夫这些年来承受太多虚名之累,连赵丞相也曾反复来书请我入仕辅政——”说到这里朱纪顿了顿,看到左尘不怒反笑。于是他又接着说:“不过都被我推脱了。”

左尘的确在笑,而且是开怀大笑。他在心里说:你个老东西,终于开始讨价还价了!他是军人,不愿意再继续绕弯子,便直接说:“赵利良能给先生什么?不过是在篡位后请人捧个场罢了。能给个九卿中的虚衔就很难得,恐怕不足以满足先生的胃口。”

朱纪不露声色地说:“哦?那我的胃口又该有多大呢?”

“先生图的是位极人臣,就是赵利良现在坐的位子。”左尘此言一出,朱纪身子忍不住一纵,好像是饿虎要扑食一般。见自己拿捏住了朱纪,左尘在心里得意洋洋起来,他接着分析道:“周力量绝不可能给先生这个位子,倒不是说先生不重要,而是他手下投靠的大臣极多,根本轮不到先生!何况他要的只是先生的名声和道义上的支持,似乎不必付出如此大的酬劳。而皇上则不然,皇上为了铲除赵氏需要先生的地方有不少:以在野身份揭露赵氏谋反乱天下的阴谋、动员在各地做官的学生团结起来反周、号召天下儒家士人起义兵以勤王。”(未完待续)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