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现代 > 狂游中国 > 16. 拜谒千秋青冢,感怀昭君出塞

16. 拜谒千秋青冢,感怀昭君出塞

首先先查了一下:呼和浩特果然是蒙古语的音译,翻译过来是”青色之城“的意思。这里最早是在唐朝时被收复,改名“归化”,到明朝又被改为“绥远”,清朝时,最终将归化和绥远合并,称归绥市。一直到新中国解放,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中央政府才把省会从乌兰浩特迁到归绥,并又改回蒙古名字呼和浩特市,简称呼市。

呼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胡服骑射的发祥地,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是鲜卑拓跋的龙兴地,是旅蒙商家互市之地,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碰撞、融合的前沿。

既然这样,作为长安人,那我最熟悉的故事当然是昭君出塞了!所以我们第一站当然就是要去拜访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了,同时也去安抚一下我这位最伟大的女性同乡永眠异乡的落寞孤寂。

据说王昭君死后一直就葬在呼和浩特南郊大青山脚下,于是我们乘车来到南郊0公里处的昭君墓时已经是下午了,我和马云乱摸着找到了入口就跟几个小伙子一起走进去了,一直到里面后才知道我们忘了买票了,原来刚刚那几个小伙子是里面的工作人员,门卫以为我们是一起的。看来有故人保佑,真是幸运呀!

我们轻轻走在通往昭君墓的大道上,沿路就看见了两米多高的王昭君白衣飘飘的青涩雕像,她看起来是那么的纯洁无邪,毕竟她当年出塞到这里时才不到0岁。

路上游人不多,路两边很安静,不时有一些花树上的花瓣随风飘落,地上一片芬芳。我们终于走到了昭君墓的山脚下,迎面就是她与匈奴王的“双骑雕像”,只见她与呼韩单于并肩各骑一马,微笑交谈,非常大气,给人一种巾帼英雄的感觉。

我们绕绕开雕像直接就爬上了小小的墓山,在0米高的山顶上终于看见了王昭君的墓穴,上面朴素庄严,只有一座刻着蒙文和汉语的“和亲”墓碑,以及坟头上的青草离离。

墓碑后面刻着昭君出塞的故事——

早在唐朝时,匈奴王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正值汉元帝在位,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为安抚北匈奴同西汉结好,汉元帝只能用和亲化解,选美女嫁与外邦,以保两国暂时和好。

然而由于塞北大漠风沙严寒,匈奴又凶悍残暴,长安美女们听说后纷纷避之不及,只有王昭君一个人主动请求出塞和亲。之后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她一个人骑着马,离开了长安,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意思是“王后”),

此后多年,昭君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之久。这是历史上中原汉族第一次成功收复凶悍的匈奴人。从此,“昭君出塞”传为民间佳话。

其实昭君出嫁后一生都没能再回过故乡,她死后就被葬在匈奴人控制的呼和浩特南部的大青山脚下,匈奴人民为她修了坟墓,并奉为神仙。

据民间传说,每到深秋时节,四野草木枯黄的时候,唯有昭君墓上嫩黄黛绿,草青如菌。因此历代诗人常常好用“谁家青冢年年青”“到今冢上青草多”,“宿草青青没断碑”之类的诗句寓意赞美。于是昭君墓又被称为“青冢”。

想想呼和浩特现在倘无这一座千秋青冢,当年兵荒马乱的塞北关内的原野上,不知会有多少生灵涂炭、失却多少动人春色?!王昭君无疑是我们中原汉族历史上最伟大的美女!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在诗人的眼中,王昭君可能是悲伤的,但是不管怎么样,王昭君她是坚强的。她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不再流血牺牲,勇敢地嫁给了匈奴人,一路上她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地来到塞外匈奴地界。她无怨无悔,给汉朝和匈奴带来了长达60多年的和平。

我临走时回头望了一眼青涩的白衣飘飘的昭君塑像,心里默默地对她说:

我从长安一路赶来,却在塞外遇见你的青冢,长安城内如今一片繁华,你这里却青草凄凄终年寂静,你的过去是一部史诗,成就了古今中华的和平昌盛!(未完待续)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