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次元 > 穿越之帝国复兴 > 第五十三章 不期而遇(上)

第五十三章 不期而遇(上)

这几声炮响,正是由山顶上埋伏的明军所放。

由于大炮的数量实在少得可怜,且炮弹的杀伤力也极为有限,所以,杨天义并没有让明军将炮口对准贼军,而是射向了对面山腰上石块裸露的地方,以取得更为震撼的效果。

效果果然很震撼!

贼军阵中顿时一阵大乱,当士兵们从惊慌中慢慢平定,已是听出了这是大炮的声音。由于山高林密看不清楚,也不知此刻究竟有多少大炮正架在自己的头顶,心中更加恐惧不已。

正当贼军心惊胆颤、忧恐不安之时,两侧山峰上却又传来阵阵低沉威严的声音,由于山谷回响,也分不清声音从何而来,只觉得整座山头到处都是声音的所在。

那声音极为整齐,两侧声音又是此起彼伏,响彻云霄,传入贼军耳中时,倒也清晰无比。

“逆天悖命,触怒神灵!”

“不知悔改,祸变立生!”

“弃暗投明,先诛元凶!”

“首恶既除,天下太平!”

杨天义在与贼兵的接触中,深刻地认识到神明在贼兵的心理上的巨大影响力,便想到要将此善加利用,于是特意编了这样一些语句,在战场上高喊出来,试图给敌兵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同时,也顺便宣传了明军的剿匪原则:若想要“弃暗投明”,那就先把元凶首恶给杀了吧!以此达到分化贼军,瓦解斗志的目的。

而最为绝妙的是,那些刚刚回归的千余俘虏,听到这些喊话,再联想到自己几天前的惨败,更加笃信明军之所以取胜,正是由于得到了神明的保佑,在向后阵缓缓而行的过程中,也一直不遗余力地向周围的士兵现身说法,详细介绍“扬天意”的巨大神威。

于是,他们走到了哪里,便将“扬天意”的神秘力量传播到了哪里,也将胆怯与畏惧传染到了哪里。

两侧山峰喊声停歇,却又竖起了无数的旗幡,那些战旗迎风招展,遍布整个山岗,喊杀声也随之四处响起,直让人感觉,在那山峰之上,竟是埋伏了千军万马一般。

贼军中一些士兵,尤其是位于前阵的张献忠部,再也承受不住这种死亡的威胁和对神灵的敬畏,开始转身向后逃去。而这种怯阵逃跑,显然拥有着极大的号召力,迅速在整个贼军阵中波及开来。

贼军的将领们见情况不妙,便指挥着执法队拼命地弹压。

可是,就在他们堪堪能够控制住局面的时候,从队伍的最后面却又传来一个噩耗:大军粮道被截,粮草被烧!同时,另有一支明军正在奔袭阳城!

刚刚有些稳定的阵势顿时再次混乱起来——阳城可是大本营啊,要是把这个根据地给丢了,未来发展的百年大计也就甭提了!

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是——两侧的山峰上,再次轰响了又一轮炮火,就像一道催命的符咒般刺入了每一个人的心里。

贼兵们当然不知道,明军的炮弹其实已经告罄,他们只知道,这两轮实验性的炮火过后,下一次,只怕就要对准自己的头顶开炮了!

此时不逃,更待何时!

与此同时,对面的那支明军部队,也开始发动攻击了!

“扬——天——意——杀(傻)呀!”明军高喊着口号,如同一只挥出的铁拳一般,狠狠地向贼军方阵砸了过去。

“又来了!你说我当个神仙容易吗?”杨天义一边纵马驰骋,一边暗自寻思:“看来啊,要想当神仙,就要先准备好挨骂。”

老天应该是最著名的神仙了,人们得意的时候未必会想到他,但是失意的时候,恐怕第一个就会骂他!要跟这位大神比起来,杨天义还真没什么好埋怨的。

其实,杨天义的心里,更多的还是得意。

针对这场众寡悬殊的战斗,杨天义早就定下了这番“心理战”的战术策略:利用阵前释俘来消融贼军的战意,利用神明威慑使贼军萌生怯意,利用炮火疑兵让贼军滋生退意,最后,利用截断粮道、攻击老巢造成釜底抽薪的架势,彻底地令贼军坚定逃意。

显然,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在杨天义的导演策划下,在各路人马的精准配合之下,在贼军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演绎。而惊魂未定的贼军,在明军的阵阵喊杀声中,终于彻底崩溃,像洪水决堤般开始一泄千里。

其实,关于心理战的战术运用,古时便早已有之,最为著名的像“四面楚歌”、“空城计”等,便是其中的经典案例。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则成为形容士气涣散之时,士兵们遇有风吹草动,便惊忧疑惧的专用术语。

早在成为杀手之前的岗前培训阶段,杨天义便曾熟读《孙子兵法》,虽然他未必能记住那些艰涩的古文,但对其精髓却已铭记于心,这也是成为顶尖杀手的必备条件之一。此刻,他只是将“军争篇”中的一句话“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拿出来略加运用,便收到了超乎想象的效果,又怎能不令他得意洋洋。

现在,明军所需要做的,只是趁势掩杀而已。

曹文诏当然不会跟一座坚城死磕,佯攻了半天之后,便带着自己的关宁铁骑,埋伏在贼兵退却的道路上,继续发挥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专门趁贼兵休息或者吃饭的时候突施袭击,却是打一阵就跑,从不与敌纠缠。利用这样的麻雀战术,曹文诏直打得贼兵焦头烂额,却又无力追赶,徒唤奈何。

这一仗,彻底地打响了关宁铁骑的威风,也叫响了曹文诏的名号,以至于官军中流传开这样一句话:“军中有一曹,西贼闻之心胆摇!”而曹文诏,显然也成为继洪承畴之后,在西北战场上又一颗冉冉升起的军事明星。

待贼兵全部撤回阳城之后,曹文诏和刘成功,以及随后从宁山卫赶来支援的明军共计八千余人,将阳城团团包围起来,并以重兵截断贼军粮道,试图将王嘉胤困死城中。

由于参与攻击的明军数量太过有限,也不敢过于紧追以免贼军狗急跳墙,故而这一战直接斩杀的贼军并不算多,甚至连俘虏的两千余人,经过一番强化的思想教育工作之后,也都全部释放回阳城去了。

杨天义相信,这些人所带回去的畏战情绪,给整个贼军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势必远远大于其所带来的军队数量增加的效果。况且,在缺粮的情况下,部队人数越多,其可以支撑的时间也就越短。

更为重要的是,还有一枚关键的棋子,也随着乱军进入了阳城。

接下来,就只等着这一切的安排慢慢地酝酿发酵了。(未完待续)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