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次元 > 仕途漫漫 > 第0007章 都欠收拾

第0007章 都欠收拾

陈子涛说有办法解决缺钱的办法,让老文书张三顺大为高兴,以为陈子涛是带着钱来上任的,做为青浦公社的“总管家”,他认为现在缺的就是钱,有钱鬼都愿意帮你推磨,没钱确实寸步难行啊。

可是,陈子涛卖起了关子,在他看来,钱不是问题,也不是当务之急,他也不想马上展示自己在捞钱方面的才能。

再说了,天机不可泄漏,别看张三顺是个当了三十年的“老机关”,可日常却爱喝个小酒,一喝酒就嘴上不把门,公社院子里发生的见不得阳光的事他都能往外吐噜。

“行,有你陈大书记的承诺,我也可以放心了,到时候教师们和困难户们找上门来,找的就是你陈大书记,不过你可别忘了,只有一个星期哦。”

“你放心,我心里有数。”陈子涛象模象样地摆了摆手,直起脖子往外张望,“人呢?我说老张头,这人都哪儿去了?”

陈子涛不掂记钱却关心人,他好生奇怪,上百号人上门闹事,只有老张头一人出面应付,新领导来了,怎么也没人迎接呢,即使没有夹道欢迎锣鼓喧天,起码也得整点老酒猪头肉么。

“什么人呢?我老张头不是人吗?”张三顺故作不高兴的样子,老脸拉得忒长。

陈子涛怔了怔,指着门外问,“老张头,不会,不会咱公社里是只有你一个人吧?”

“聪明,算你说着了。”张三顺点着头,乐了。

陈子涛有点发蒙,头大如斗。

张三顺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份名册,“你自己看吧,一根萝卜一个坑,咱们青浦公社正式的干部编制为十二个人,其中本地人有四个,一般晚上他们都是回家住的,所以,除了我老张头以公社为家,晚上是找不到他们的。”

看了看名册,陈子涛扔还给张三顺,“那么,那么其他八个外来的人呢?”

“一个临时请了病假,一个退居二线后不来上班了,一个是老病号,调过来三年了,上班的时间加一块也没半年的,一个在地区党校学习,下个月才可能回得来,一个被区里借调,一个在家生孩子,还有两个也不见人影,因为他俩正在找关系走后门,千方百计的想调离青浦公社。”

“那咱们有临时工吗?”

“有啊,也都是咱们青浦本地人。”张三顺道:“一个电影放映员,一个广播员,一个农机员,还有一个是管公社发电机的,他们的工资也被欠了三个月了,所以他们也都暂时回家息着了。”

陈子涛听着,自个儿咧着嘴乐了,“呵呵……他娘的,一个个都是欠收拾的货啊。”

张三顺笑着说:“我看也是,他们都欠收拾。”

还真象肖志良说的一样,青浦公社的领导班子正处于瘫痪状态。

陈子涛伸手指了指张三顺,“但是,你老张头也欠收拾。”

“臭小子。”张三顺急道:“我张三顺在文书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干了三十年,没人敢说我是不合格的,连你那个老爸见了我都要敬重三分,你小子凭什么说要收拾我啊。”

“呵呵……”陈子涛冷笑着说:“少拿我老爸来压我,就凭你老张头上班时间喝酒这一点,我就立马能让你卷了铺盖滚回家去。”

张三顺瞅了瞅墙角那一堆空酒瓶,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嘿嘿……这也不能全怪我自个,谁让你爷爷酿的米酒那么好喝呢,我和你爷爷是忘年之交,他送酒给我,我是盛情难却嘛。”

“我呸,你个老酒鬼。”陈子涛笑骂道:“老张头,咱有言在先,交情归交情,工作归工作,你要是在我面前耍花腔玩猫腻,不好好的配合我,休怪我拿你当鸡杀给那些猴子们看。”

义正辞严,说得张三顺心里一凛,这个臭小子,说不定比他老爸还狠呢。

“嘿嘿,我明白你的意思,反正我也快退休了,我就豁出去配合你好了。”

稍作思忖,陈子涛吩咐道:“老张头,明天你以我的名义,抓紧时间通知他们回来上班,对了,打电话也行派人通知也行。”

张三顺嗯了一声,陪着小心问:“他们要是不回来怎么办?”

“哼,三天,就限三天。”陈子涛眼露凶光,伸出三根手指头晃了几下,“三天之内不回来上班,我会停发工资,将其一脚踢出青浦人民公社。”

够狠,张三顺问道:“那几位党委成员也这样对待吗?”

“废话。”陈子涛微笑着说道:“他们更应该起到表率作用,你可以告诉他们,长期不交党费不过组织生活,我是完全可以宣布他们已经自动脱党的。”

“高,高啊。”张三顺笑着说:“你小子这招高啊。”

“哎。”陈子涛拿手敲了敲桌板,又端起了架子,“严肃点,张三顺同志,别一口一个小子的,我是书记,你要叫我陈书记。”

“陈书记,嘿嘿……你呀,还真是个官迷。”张三顺笑道。

陈子涛没再继续向张三顺了解情况,因为张三顺这个老机关早已成了老油条,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从他那里了解来的情况,水分是相当大的。

坐在文书办公室里,就着两盏煤油灯,陈子涛一边啃着张三顺买来的饼干,一边喝着爷爷送给张三顺的米酒。

“老张头,你把那几个柜子统统打开,我要看里面的资料,然后你去睡觉,我今天晚上要在你的办公室认真学习了。”

张三顺不肯就此离开,他对陈子涛的到来还是相当期待的,青浦公社这个烂摊子,还非得象陈子涛这样的年轻人来收拾不可。

“子涛,你今天过来经过区委区公所时,没进去打个招呼吗?”

从正常关系来论,城南区委和区公所是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是青浦公社党委和管委会的上级,陈子涛应该先去城南区委和区公所报到,可他居然是过门而不入。

“老张头,我可不傻,我就进去坐了一会,没人理我我就走了,因为我是不会把自己的热脸去贴区委和区公所领导的冷屁股的。”

青浦公社穷,穷得叮当响,穷得年年都吃国家的救济粮,穷得爹不亲来娘不疼,区委和区公所的领导们几乎不把青浦公社当成自己的组成部分。

人穷志不短,作为一个青浦人,陈子涛继承了青浦人不把区委和区公所当领导的传统。

“哎,还有,不是说你要带三个人来上任的吗?他们什么时候到位啊?”

提到那三个活宝,陈子涛就头大,他说出了梁宏、李国明和余军辉这三个名字,张三顺咧嘴直乐,敢情这三位是名声在外,连张三顺都知道他们的大名。

“哈哈……好家伙,一个个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绝对和咱公社那几位有得一比,子涛啊,够你陈大书记喝一壶的。”

陈子涛不以为然,自信满满,“呵呵……不怕不怕,我一个一个的收拾,先从你老张头这只老猴子开始收拾。”

陈子涛精神十足,一夜未睡,把公社里那些有价值的资料翻了个遍,总算对公社这个烂摊子做到了心里有数。

早晨的太阳挂上树梢,陈子涛催促张三顺行动,务必通知那些缺岗者尽快的回来上班。

张三顺不敢怠慢,因为他不把同事们招回来,陈子涛会变着法的折腾他一个人的。

公社院子里很是安静,外面的青浦街却是人头攒动,热热闹闹。

陈子涛这才想起来,今天是青浦街的集市日。

集市是指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主要指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

集市是农村重要的经济活动,也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商品经济的起点,在党的政策引导下,亿万农民的发家致富,正是从集市开始的。

青浦街的集市日是四和九,即农历每月的初四、初九、十四、十九、廿四、廿九,每到集市日,人们都会带一些自家生产的鸡鸭蛋米豆菜之类的东西,运到集市上互相买卖,回家时手里也不会空着,会买回油盐衣布水果等农村难以种植或加工的产品。

陈子涛的老家就在青浦街上,爷爷陈贵阳,就是青浦公社最早依靠集市进行商品经济活动的人。

陈家米酒,名扬天州,代代相传,两百余载,是青浦街上的头号“名牌”。

陈子涛在人流中蹒跚,离着自己家的酒铺还有几十米远,鼻子就已闻到了米酒的醇香。

陈子涛咽了咽口水,自从大前年因为爷爷与老爸大吵一架,他就没再喝过自家的米酒。

别人是爱屋及乌,爷爷却是一个倔老头,使的是恨屋及乌的性子,两年半以来,硬是不让大儿子及其一家人登门一步。

但是,陈子涛这回必须回家,爷爷是青浦街上的“重要人物”,他那个解决钱的锦囊妙计,全落在爷爷一个人的身上。

陈子涛决定拍拍爷爷的马屁,拿自己的热脸贴爷爷的冷屁股去,自家人么,热脸贴冷屁股没有问题。

挤过人群,陈子涛看到了爷爷的身影。

老爷子正靠坐在门边,翘着二郎腿,手拿烟壶,闭着双眼,似睡非睡。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响起了一阵吼声。

“让开让开……姓陈的,有种的你就给我死出来。”(未完待续)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