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海上升明帝 > 第539章 遣散顺营

第539章 遣散顺营

李赤心做寿,李来亨自然是要来拜寿的。

虽然他现在改名朱胜利,还是御营行营提督,但就如同民间过继一样,哥哥无子,弟弟儿子多,把一个儿子过继给哥哥,虽然亲生儿子以后名义上不再是自己儿子,只能喊自己叔父,但毕竟是亲生骨血。

朱胜利打小被李赤心收养,这感情自然更不用说。

他现在也改称李赤心为叔父,接到叔父的帖子后,便立马准备从岳州动身。

身为皇帝义子,赐国姓的行营提督,这段时间他很忙,皇帝加封他为岳阳开国侯旨意刚到,随之而来的还有湖广行营一分为二,要整编为湖广和江西两行营。

这不是简单的一分为二,还要吸纳江西湖广两省的省营,进行重新整编,两镇各只保留八千战兵。

而江西、湖广的兵很多。

为了整军,皇帝特派钦差前来指导,等整编完毕,督师朱大典也要还朝了。

“朝廷这次把湖广划分为湖北、湖南两个省,正式裁撤郧阳抚治和偏沅巡抚二职,看来动作不小,力度很深啊。”

岳州府巴陵城中,督师朱大典和总督堵胤锡也都在,两人分别从长沙和衡阳驻地赶来,也是要来商谈这次湖广的大变动来的。

这次涉及到的方面很多,不仅仅是整编下军队而已。

湖广分省,裁撤两巡抚,以及省营、督抚标营的裁撤等,都是不小的问题。

下游的江西还有个金声桓,上游还有李赤心、高必正等人,加上那些大小土司,牵一发动全身,必须得小心再小心。

朱大典即将离开,其实还是有些失落的,他刚来时,接替何腾蛟,也还是临危受命,心怀壮志的,只是武昌会战,给了他当头一棒,五忠叛了三忠,让全天下都开始骂他。

许多御史直言当杀朱大典以谢天下。

好在皇帝仍然信任他,让他熬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间。

他咬着牙,承受着各种攻击,重新收拾败兵,整顿败局,招兵买马,筹集钱粮,既要阻击清军南下,还得硬牙却镇压叛军。

那段时候,内忧外患,这个督师好几次被叛军追的满山跑,甚至手底下标营都有哗变的。

好在挺过来了。

马进忠、刘承胤等叛军一个个被剿灭,虽然有湖广、江西、广西等各地出兵协剿,可总算镇压了这些叛军不是。

之后就是重新整军,恢复地方秩序、生产,一点点的来。

虽然时到今日,他仍然没能恢复湖广,但好歹湖南是完全恢复了的,甚至在之前的兴安会战、荆州会战中,他也是有指挥之功。

不过王光恩的叛乱,也还是又给了他沉重一击。

如今,湖广的局势还算可以,他正准备再次大施拳脚的时候,皇帝下旨要召他回去,还要再把湖广的军队整编。

他能说什么?

皇帝给了他许多信任,也给了他许多时间。

在朱大典看来,终究还是因为他做的不够好,没能收复整个湖广,更没有控制好这些兵马。

要说困难,谁不困难。

文安之一个读书人,单枪匹马入川,他的困难不比自己少,但文安之顶住了困难,甚至还硬是把巴蜀的那些什么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的一大串全摆平了,什么哗变什么造反,都不是事。

不仅摆平了川中这些大小军头们,甚至还能对张献忠又抚又打,硬是把四川从张献忠手头几乎完全收复了。

听说不久前,文安之甚至还跟张献忠做了单买卖,用二十万石粮,换回来坐镇小三百万两银子的钱财。

这跟听故事似的消息,居然是真的。

文安之居然真的卖粮给张献忠,但在他打听到更多细节后,他却说不出话来,二十万石粮,不仅换回来价值三百万两银子的金银财货,还让张献忠又派了一个义子率七万人马出米仓山进汉中打鞑子去了。

文安之入川后,真正的仗基本上没打什么,没怎么跟张献忠打,也没怎么跟清军打,可就是把局势稳住了,清军、献贼,全被他顶在那一线险地对峙着,而他却还能从容不迫的收拾巴蜀后方,整军、治民,一样不落。

这不是得不让他佩服万分。

相比起来,他在湖广又是平叛,又是反攻,也没停过,但确实结果不如人。

虽然皇帝的使者给他旨意后,还特意带了口谕,说湖广现在局势稳定,不再需要特设督师了,他功成还朝。

但朱大典总觉得不是滋味。

另一方面,对皇帝要进行的这番大动作,又暗怀担忧。

湖广总督兼湖南巡抚的堵胤锡头发花白了不少,他也刚被皇帝授封为侯爵,不过这是个终身爵。

堵胤锡倒不是很在意这个,他全身精力都扑在湖广地方上。

本来上次夷陵之战后,他跟朱大典已经谋划准备再来一次荆州会战,把荆州拿下,一点点的推进。

相比起原先打了就走的策略,如今是要逐步推进,夺取了就不放弃。

以前没实力守,现在则是要步步逼近,最终把湖广完全收复。

计划还没开始,结果却要迎来大整编。

“咱们湖广仅留一镇行营八千人,够吗?”

以如今的形势,八千人肯定是不够的。

所以朝廷那边给出的整编方桉,其实是驻行营一镇八千战兵,然后李赤心外镇一镇。

此两镇外,其余的军队,或整编进两镇中,或另整编为地方团练,并要重新恢复土司区的卫所。

不过不叫卫所,叫屯镇。

其实就是相当于军屯。

大明自洪武朝起,在毗邻湖广土司地区,设置了施州常德等诸多卫所,这些卫所额定官兵总数为五万八千多,分布在卫所城内及其下设关、隘、堡各处。

湖广土司基本上分布在西边,除了四十五家朝廷敕封的建制土司,还有许多未经朝廷册封的无印土司,这些土司有土司名号,但没有朝廷敕封,甚至永宣之后也没有朝贡记录。

明朝在湖广土司周边设立了许多卫所,实行军事包围和震慑,限制他们的发展扩张,甚至通过卫所以及移民等方式,蚕食土司地盘。

总的来说,这种政策还是很有效力的。

只不过到明末时,这些土司边上的卫所也跟内地的一样,早烂透了。

皇帝朱以海早废除了全国各地的卫所,现在也没打算复活卫所,不过根据现实的需要,朱以海打算重新设置一批屯镇。

就在原来的那些毗邻土司的卫所旧地,设立屯镇,但不是用卫所制度,而是用新的制度。

第一批屯镇,就是顺营等人马,以及湖广的一些省营兵等。

朱以海打算沿着湖广西面的土司边界,设立忠武、忠正、忠贞、忠义、忠开五个屯镇,这些屯镇相当于生产建设兵团。

属于准现役民兵组织,每镇下辖协标营哨队,分驻各处,就驻于原先的那些卫所关隘堡屯等。

朝廷划出土地,交给他们屯田耕种。

五忠的人马,连同他们的家卷,就直接成为屯镇的屯垦人员,但与一般百姓不同的是,他们需要跟卫所一样,每户选一丁为正丁,所有正丁,三分守城训练,七分屯种,轮流屯守。

每户其余男丁,则为余丁,也要定期接受训练。

屯镇的地,则是七分归屯民佃租,三分为军屯田。佃租其实就是田赋,但缴纳的粮留做屯镇军粮。

三分军屯田,则是屯丁们一起耕种,收获粮食也归屯镇军仓。

这看起来与卫所很像,但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其一,卫所武官、军户身份都是世袭的,另外卫所的军丁并不全是本地的,而是各地勾检调派服役。

而现在这屯镇,是带移民性质的,同时也不是世袭身份。

比如忠武镇党守素麾下一营人马,派驻到永顺宣慰司旁边的原永定卫大庸所,建立大庸屯营,这一营人马,连同他们的家卷全都迁移到原来的大庸所城,以及周边的屯子等。

按营哨队这么划分,然后点选出五百正丁,平时一百五十人负责镇守营城、哨所等处,剩下的三百五十人负责耕种集体的屯田。

除这五百人外,这营其余男女老少,分给他们田地耕种,一样的纳粮。

那些屯丁,轮流上番,去当值训练等,都是有粮饷的,打仗也另有行粮等。

他们屯田耕战,是兵也不是兵。

他们的后人,可以选择继续报名点屯丁,还是不报名。

甚至可以说,这种屯镇,其实更接近于隋唐的府兵,首先除了一开始五忠转换为屯镇外,以后屯丁都是用点选的方式,也就是招募。

其次呢就是点选后可以家人承佃屯田,这田不能买卖,但是享有佃耕权。

他们更主要的任务是侧重于屯田,然后是承担部份守卫的任务,但不需要自备武器装备这些,上番当值还有口粮,打仗还有行粮,立功也有赏赐,还能授官等等。

但他们不是正式军队。

跟团练也不一样。

团练,其实就是纯粹的地方民兵,点选民兵后,闲暇时会接受训练,一般不承担什么任务,只有需要的时候才会征集起来。

而屯镇相对团练而言,他们是有一定的任务的,就是守卫毗邻土司之地,并有移民开垦之意,平时要负有守卫屯镇关隘,震慑土司的任务。

屯镇设有正式的武官,但没有正式的士兵。

五忠转为屯镇,其实就是变相的遣散,就地安置的意思,还要再发挥下余热,开垦边荒,震摄土司。

却又保留了这些军官们的职位级衔等,但兵实际上没了。

变相的释兵权。

堵胤锡觉得皇帝这招有些太急进了,搞不好还要出事。

但以这两年湖广的情况来看,长期维持太多的兵马,确实也负担不起。尤其是李赤心等顺营将领和一些地方将领,他们对朝廷的命令有时并不太遵从,部下兵马数量随意超编。

这些杂牌军,确实始终是个隐患,既拖累地方财政,加重负担,又增加不安的因素,现在着手解决,也是除去隐患,同时也算是正式对顺营等的一个安置。

落户分地,安心屯耕。

“我看,咱们还是得亲自去趟夷陵,跟兴国公、安国公他们当面好好聊一聊,要把陛下的旨意解释给他们听,别弄出误会来。”朱大典道。

李赤心要过四十五大寿,各路将领都往夷陵赶,这背后的信号,其实朱大典很清楚,那些将领有些不安心,正抱团商量呢。

这是很危险的信号,搞不好就容易出事。

堵胤锡也是这态度,“兴国公大寿,咱们也得亲自去庆贺庆贺嘛。”

“五忠如果改为屯镇,总比团练要强,团练就是民兵,闲时训练一下,本地有警,集结征召协防,也没有其它什么好处。

但屯镇是移民屯垦,分田授地,安家落户的,朝廷会给他们安家银子,给他们政策上的优待,既能分到自己的土地,能够耕地养家,还能轮流上番去赚口粮,还是不错的。”

“当然,五忠的军官们,军职官阶都会保留,以后也可以照样迁转的。大家这些年东奔西走,也是累了,如今有机会正式安家落户,是好事的。”朱大典对朱胜利说道。

朱胜利笑笑。

他心里清楚,这事情肯定会引起顺营诸将的一些猜忌的,甚至可能会有人很不满,不过他很信任皇帝,这不会是什么借机削夺兵权。

不过真要说服他们,只怕也不易。

这趟去贺寿,只怕未必平静。

但这趟必须得去,甚至他也无法拒绝朱大典、堵胤锡这两位大员的同行。

他只是希望叔父他们能够理解皇帝的用心,并从容接受这些安排吧。

“鞑子没几天可蹦跶的了,这形势一片大好,大明中兴在即,忠贞营等也都是我大明中兴功臣啊。”朱大典缓缓道。

朱胜利知道这是在提醒他,如今朝廷的实力可是今非昔比,再不是一年多前湖广五忠会战武昌时的情况了。

若是有谁跟李自敬、田见秀等顺营将领一样搞不清局势,敢叛明乱来,那结果绝对会很惨,如今的这些皆是大明天子所赐,也来之不易,可别临天下太平到来之际,却还把这些都给葬送了。

“我到时会好好跟我叔父他们讲清楚其中详情的。”朱胜利道。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