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次元 > 山花烂漫 > 第二章 熟悉的家

第二章 熟悉的家

砰,门外传来撞击的声音,似乎是听到里面没动静,砰砰的声音更大,然后是钥匙开锁的声音,推门声,脚步声……

谢言还没来得及说话,一个提着菜篮子的女人走了进来,看了一眼谢言,放下菜篮子,转身没好气的说:“死小孩,还不过来帮忙,门口还有一袋大米呢,快提进来,还愣着发呆干嘛?”

眼前这个女人,和谢言记忆深处那斑驳,黄、霉,残缺不全,看不清背景的黑白老照片人影重合。

没有苍老昏睡的面庞,没有蓬乱的头发,没有满头白发,而是一张充满年轻活力的脸庞,以及一头扎过乌黑油亮齐腰的大辫子。

谢言泪水唰的就流下来了,扑上去抱着,说:“妈,我想你了……”

林安琴一下慌了,抱住谢言的身子,然后急着问:“怎么了?不哭不哭,多大了,还哭鼻子。”

谢言眸子坚定看着林安琴,认真的说:“妈,你看起来好年轻啊,还有你那漂亮的大辫子真的好温暖!”

“你这孩子,说什么胡话呢,快去帮我提东西进来,我还要去给做晚饭,晚上还要去当家教呢。”林安琴松了一口气,放开半吊在她身上的儿子,又开始了叨唠。

“老妈,我们不等爸回来一起吃晚饭啊?”谢言奇怪的问。

林安琴弯下腰在水池子里洗着芹菜叶子,说:“那老家伙今晚不回来了,要批改一大堆的作文,在办公室过夜呢,我们自己吃就可以,等下我送饭菜去给他,还有,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你做完了吗?”

谢言的父母都是教师职工,年轻的时候都是上山下乡的知青,后来回来就在城市里居住了,做教师职务一干就是十年。

谢言摸了摸鼻子,讪讪的笑着:“妈,作业我等下就做,我先把咱家大米提进来,免得遭贼惦记着。”然后大步溜出去了。

林安琴笑了笑,提着洗干净的芹菜叶,转身厨房做菜,丝毫没有发觉自家孩子的异样。

吃过晚饭,也才六点不到,C市正值夏季,白天漫长,日落大概在七点。

谢言觉得闷在屋里也不怎么舒服,和林安琴说下,出去透透气,顺便熟悉一下这个年代景物和环境。

谢言父母那个时代,没赶上分配,也没赶上分房,倒是赶上了改革,当时的朱总理提出住房制度改革的一整套想法,改革福利分房制度。

房改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人们在哭、笑、怒、骂之余现实起来,房屋、楼价上升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层面!

所幸的是谢言父母赶上了九十年代末的单元楼房的末班车,住进了商品化分配的单元楼,每户有私人厨房和厕所的居民楼,除了出入自己的单元之外,无需和别人共用空间。

谢言漫步在单元楼房的空地前面,到处都是吃过晚饭,在树底下纳凉的老邻里,一路走过来,和邻里们热热闹闹的打着招呼。

他仰头望着一轮红日以斜四十五度角挂于天际,金黄辉光普照,雪白和灰白色调的单元楼,都被镀上了一层暖洋洋的金黄色泽。

电线杆拉着电缆林立,飞鸟扑过,偶尔还有一辆新奇的拖拉机轰轰而过,后面跟着一大片追逐嬉笑的小孩子。

而这些都是自己熟悉的记忆,只是后来随着经济发展,改革的变迁,已经时移世易,不复存在了,现在映入自己棕色的眼瞳,显得格外真实而亲切!

九八年对于谢言来说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十四年前的事情那早已经成为了遥远的记忆,能记住的只有记得断断续续的片段,以前的同学都忘得差不多了。

这是一个思想碰撞的年代,许多人在寻觅前进的星光和希望!

谢言记得有一九七九年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

当大多数人还在计划经济的温室里观望时,最先有从国有工作岗位辞职的人,在‘保留身份、保留职务、保留待遇’的优厚条件下,带薪下海经商,确实有一番弄潮儿之雄风。

而后的二十年以来,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国内的经济高速发展,很活跃,更有个辉煌年代。

红桃K曾做到过80亿的销售额,90年代中后期疯狂的碟机市场。

九七年香港回归后,使得谢言第一次开始真正关心政治,但谢言最迫切要做的并不是如何无比骄傲与自豪的,看五星红旗在港澳升起而激动万分,而是如何再次遇见程可淑!

“明天就要见到那些同学了,真的很好很好啊,多人都不认识了,就再重新认识一遍吧。”谢言没有忘记自己所处的年代,自己的身份,还有自己要做什么,要保证自己的行为不能显得太另类。

那些曾经擦肩而过的同桌、校友,还有那曾经相好的可爱女生,都已经模糊了曾经的模样,不曾再联系、也无法再交集。

回顾那泪流满面的过去,谢言心涌澎湃,热泪盈眶,决心重头再来,改变一切的不如意,不要重蹈覆辙,如鹰似隼,划出灿烂的弧度,人生不再留有遗憾!

谢言躺在自己的床上,手枕头,回想在学校的事情,那个时候高一的班主任是个女的,叫杨晓敏。

似乎每个学校都一个变态的中年妇女做教导主任,苏灿他们那个学校也不例外,那是一个更年期综合症的女人——经常拿一把剪刀,在校园内晃悠,看到男生头发长的,唰一下子剪下去,然后记分,把大名挂到宣告栏宣扬。

谢言的记忆虽然模糊,但一些比较深刻的事,还是清晰的印在脑海里,那个时候,刚进高一,不适应高中枯燥无味学习的生活,而随着光碟游戏室风靡,恰好成为谢言解决乏味生活的手段。

除了光碟游戏室外,他眼里容不下任何东西,一秒都受不了学校干涩单调的生活,拼命地想逃离,却不得,于是谢言只好麻痹自己。

谢言麻痹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跟同桌说话,交谈的快乐让他忘记了压抑的痛苦,于是谢言热爱与人交流!

路过班级的老王,恰好看到了谢言多次扰乱秩序的行为,在和杨晓敏交涉之后,把谢言调到过班里面的任何位置,结果发现他跟同学们无话不谈,无人不谈。

后来,又让谢言一个人坐在最后的角落,他便伸长了脖子跟前桌说话。

于是老王只好把谢言调到最前的讲台旁边,他又跟讲课老师搭上话,并且聊得十分投机。

忘了介绍了,老王就是那个更年期综合症教导主任。

天蒙蒙亮,单元楼外就有鸡在打鸣,谢言老妈五点四十起床,开始在厨房为谢言张罗着早餐。

原本是可以在外面摊子吃早餐的,但是家里最近有点拮据,要用到钱的地方较多,能省钱尽量省着点。

谢言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意识去摸手机,却忘记了早已经不是他那个年代了,九八年,改革开放才二十多年,手机的也只有单调的几种:摩托罗拉,大哥大,诺基亚。

在这个没有手机、没有上班、没有朝五晚九的年代里,一下子从节奏紧张的生活,变成了慢节奏的生活,多少有点被解脱的感觉。

但谢言又有一种失落和无所适从的矛盾感觉。

红蓝白的校服穿好,跑到卫生间打了一盆热水梳洗,然后勤快的帮林安琴擦桌子端碗筷。

吃着热气腾腾的面条,家虽小却十分温馨,谢言觉得此刻真是幸福极了,为什么以前就不知道好好的珍惜呢?

“儿子,你怎么了啊?是不是钱不够花了,我说啊,小小年纪要知道持家。”林安琴看着谢言献着殷勤,没好笑地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五十块钱,塞给谢言,说:“省着点用!”

谢言挠了挠头,接了五十块钱,郑重的放进贴身口袋里,认真的说:“妈,你真好!”

林安琴白了一眼谢言,说:“又在说胡话了,赶快吃面,等下糊了就不好吃了。”

谢言猛的点头,埋头吃面,心里却在默念叨,这个年代一毛钱能买十个果糖,两毛钱就能吃一碗面,五十块钱的购买力应该是蛮大的吧,或许可以做点事情。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