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大隋主沉浮 > 第263章:调兵遣将、积极备战

第263章:调兵遣将、积极备战

五更时分,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之时,大兴宫正门朱雀门钟楼的钟鼓就开始向全城报晓了。

激昂的鼓声、悠远的钟声从皇宫正门涟漪般向四面八方荡漾开来,随后,全城各条大街上的钟楼、鼓楼依次响起,八百下钟鼓声分五波,在一波一波齐鸣的钟鼓声中,皇城大门、宫城大门、各坊坊门、各曲曲门相继开启。

遍布全城的道观、寺庙每到这个时候,也都跑来凑热闹,早有准备的小道士和小和尚听到官府的钟鼓声响,也纷纷撞响了观内、寺内的晨钟,激昂鼓声与悠远的钟声顿时响彻全城。使帝都数十万民众想睡懒觉都难,大家不约而同、百般不愿的从自家、别人家的床上爬起来,迎接开始全新的一天。

各个坊曲,一家家小吃店早在钟鼓齐鸣之前就开张营业了。而此时的中华殿偏殿灯火刚熄。

杨广和几名重臣在中华殿偏殿商议军情,已经足足一夜了,原因是昨天有消息从太原传来,说是并州大总管、并州刺史、汉王杨谅已经打算造反了。

杨谅是杨坚和独孤伽罗最小的孩子,由于他一出生就有听力障碍,父母所以特别疼爱这个小儿子,当初的并州大总管是秦王杨俊,后来杨俊因为奢侈骄纵、贪赃枉法,被恼怒的杨坚罢免了一切官职,改任杨谅为并州大总管。

并州大总府管辖的范围西起崤山、东至沧海、南至黄河,整整有五十二个州,正是因为范围广阔,且又都是北齐故地,故而杨坚先后以杨广、杨俊、杨谅为并州大总管。时到今日,并州有军队数十万人,仅是杨谅的嫡系军队便有六七万众。

杨坚成功易储以后,努力为新太子杨广扫平内战的隐患,他率先削掉了兼管益州、梁州的益州大总管杨秀,将其召来京城安居,这也免去了杨秀据益州、梁州二州自立为王之险。紧接着,杨坚又准备削掉杨谅的并州大总管之职,然而杨谅不仅不遵,反而自认为住在天下精兵之地,私下里有了反叛的图谋,他一方面大发民工劳役,铸造兵器贮存在太原,另一方面又招纳亡命之徒和无户籍悍士,得兵数万人,此外又任命王僧辩的儿子王頍为咨议参军、重用南陈大将萧摩诃。如今杨坚已经作古,所以杨谅这个老大难只能由杨广这个继承人来解决了。

杨广最初是打算兵不血刃的解决杨谅这个大难题,所以在杨坚宾天当天,杨广一方面是以杨坚的名义派屈突通召杨谅进京,另一方面又封锁了杨坚宾天、自己登基的消息。然而杨谅在母亲病逝之时都拖病不回来,父亲仅仅只是“生病”而已,他又怎么可能回来?况且有杨秀为例,岂能不知一入京城深似海,所以不管屈突通怎么说,他就是不回来。

杨坚宾天、杨广登基的消息根本就封锁不住,仅只几天时间就传遍了天下,而束缚住杨谅手脚的无形的绳索,也因为这两个消息彻底解开了,公然在并州治下各州县调兵遣将,建造军事堡垒,摆出了与朝廷一决雌雄的架势。

尽管他还没有宣布造反,但杨广等人知道杨谅造反已经是无法避免的定局了,所以朝廷方面必须早做准备,免得被杨谅打个措手不及。

中华殿偏殿,除了新君杨广,还有杨昭、杨暕、杨集、杨达、杨雄、杨素、苏威、裴矩、史万岁、宇文述、长孙晟、史祥、吐万绪、段文振、萧玚等人。

这些人,不是杨广兄弟子侄,就是他的心腹亲信,也是他能否坐稳江山的核心力量。

大家经过一个晚上的反复磋商、推演,大方向已经定了下来,但是在主帅人选上,杨广却犯了难。

杨昭推荐的主帅人选是百战百胜的杨素,而杨暕推荐的却是宇文述。

尽管宇文述和杨素都是大隋王朝的百战之将,但是是人都知道宇文述根本没有资格与杨素相提并论,不过当杨广看着骨瘦如柴、面黄肌瘦杨素,着实是感到揪心,以他如今的体魄、精力,还能胜任主帅吗?

他开始将目光放到杨雄身上。杨雄赏罚分明、善用兵马,也是一个统帅级人物,不过杨雄是杨广坐镇雍州的人,如果平叛之战不顺,杨勇余党搞不好会在关中趁顺而起,若是没有一个厉害人物震慑,如何得了?

史万岁、史祥、吐万绪打头脑简单的游牧民族,完全当得了主帅,但若是换到善于利用天时、地利、诡计的中原内战,他们只能为将;长孙晟、段文段倒是不错,但是他俩没有指挥全军作战的经验,缺少统筹全局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圣人,我觉得卫王也可为帅嘛!”由于不是正式的朝议,大家说话都比较随意,旁边的裴矩见杨广在主帅问题上为难,忽然来了这么一句话。

杨集一直把自己定位为地方官,对于朝廷之事能推则推,眼见杨昭和杨暕有了争储的苗头,更不想夹在中间,所以这么一个晚上下来,他都在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几乎没有发言过,此时一听裴矩这么说,他立刻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忙不迭的推辞道:“这主帅,我是万万当不来的。你胡说八道可别连累我。”

苏威呵呵笑道:“卫王取得了不亚于卫霍、卫昭王的战绩,你在那场战役中的事迹,苏某亦听小孙苏亶多次提过,每当听到大王纵横大湖区的英姿,便热血沸腾。以大王的战绩、资历,如何不能为帅?实在是过谦了。”

“我不是谦虚,而是有自知之明,我能否胜任主帅之职,一切得分对手是什么人。如果打那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异族,我自然是不成问题的,如果换成精通兵法、识天时、识地利的中原将帅,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杨集苦笑道:“就说当初那一役吧!虽然战果不错,但是在排兵布阵、全局布局之上却是漏洞百出。突厥当时要是有一个能征惯战、通晓兵法的大将,说不定就要一败涂地、命丧黄泉了。幸运的是突厥人赏脸、又配合得好。”

众人听他说得有趣,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便是板着脸的宇文述也露出了一抹笑意。

在座的每个人,几乎都是文武双全、精通兵法的人,他们私底下也推演过杨集与步迦可汗主导的那一次隋突之战,像杨广、杨素、杨雄、宇文述等人倒是十分认同杨集的说法。

可是不管怎样,谁都不能抹煞杨集立下的实实在在的大功,他单凭此战就能名载史册了。史上的霍去病打匈奴的时候,也是和他一样没有讲兵法、没有讲究排兵布阵,可是人家霍去病照样一路莽出鼎鼎大名。

那些通晓兵法的名帅,若是遇到这种硬碰硬、不要命的外战,未必比霍去病、杨爽、杨集他们这类人干得好。

杨广问道:“那你认为谁比较适合当统兵主帅?”谷

一下子,杨广的难题转移到了杨集的头上,众人知道杨集在杨广心中的分量,故而一听这么说,便纷纷把目光看向了杨集。

“在坐的,皆是史上罕见的将帅,我不知谁更适合当主帅。但是我对此战有个看法。”杨集也不是傻子,岂能在这关键的战役中表态呢?

杨广问道:“什么看法?”

杨集说道:“异族刚立新主的时候,一般需要一场速战速决的大胜来确立新可汗的权威,我觉得圣人也可以通过此战树立无上权威,若是能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荡平汉王兄的军队,定能令各路宵小瑟瑟生寒。”

“速战速决?”杨广明白杨集的意思了,谁能代表朝廷“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荡平杨谅”,谁就是最佳的统帅人选。如此算下来,看起来不像短时间内病倒的杨素自然就是不二人选了。

当下便不再犹豫,立即任命更加稳重、更有军事才能的杨素任为为并州道行军大总管、河北安抚大使。并以长孙晟为副帅、相州刺史,征集山东军队,与兖州大总管杨纶共同配合镇压杨谅军。同时以宇文述为后军总管,负责粮草事宜。

长孙晟说道:“圣人,臣之子长孙行布在汉王部下做事,臣……”

“唉!”杨广挥手打断了长孙晟,并说道:“我相信长孙将军不会因为自己的儿子有损国家大义,公勿要推。”

“多谢圣人信任。”长孙晟感激行礼。

“还差一个人!”杨广望着墙上的地图,拿过一枝木棍指着幽州,说道:“幽州总管窦抗不仅隶属于并州大总管,而且他和汉王关系密切,若是他从幽州率军南下,那长孙将军和滕王就进进不了并州,继而影响整场战役,也起不到速战速决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在战争爆发之前,秘密逮捕窦抗,并将幽州军掌控在手,然后从易州飞狐陉杀入并州北部。依诸位之见,何人能够胜任此职?”

杨素拱手道:“臣有三个人选,首先是朔州总管杨义臣,其次是前江州刺史李子雄,此人参加灭陈之战,是个能征善战、统帅能力强的人物,第三人是……”

他话没说完,便遭到宇文述反对:“圣人,杨义臣虽然能力足、资历够,但他是朔州总管,需要防御可能出兵的突厥,故而不宜调动。至于李子雄,若是单独秘密逮捕窦抗是没有问题,但是他的战绩主要是在南方战场,而在北方却是一个籍籍无名的人,要是他不能在短时间内震慑幽州骁兵勇将,恐怕会误了大事。臣觉得代州总管李景不错,定能担此重任。”

“李景也动不得!”旁边杨雄摇了摇头:“李景虽然是名将,但是负责的代州与并州只有一线之隔,若是他在幽州期间,汉王忽然占领代州、封锁飞狐陉,幽州军将起不到丝毫作用,而少了一路之敌的汉王却能腾出兵力投入其他战场。”

“安德王所虑极是,李景不宜轻动。”杨广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他将目光看向杨素,问道:“右仆射说的第三人是谁?”

杨素微笑道:“第三人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卫王!”

“金刚奴,你觉得如何?”杨广笑问。

杨集现在只想躺平,不料凉州州牧甩不掉,临时又多了一项任务,他都不知该感谢杨素还是大骂一通,但事已至此,只好万分无奈的拱手道:“义不容辞!”

杨广很欣赏杨集的态度,微笑道:“你立刻奔赴幽州,以右卫上将军职,行幽州总管之权,从东北方向配合右仆射作战。”

杨广沉吟半晌,又说道:“李子雄能力出众,也有统帅之才,他如今既然闲着没事做,就让他来当你副将吧。”

李子雄不仅能力出众,而且还是杨广的老部下之一,如今有了立功的机会,杨广这个当皇帝的,自然不能不考虑自己人。

“喏!”杨集应了一声,又问道:“我从凉州带来的将领,能不能也去?”

“凉州暂时没有什么战事,你只管将张须陀等人带去幽州。”杨广也是当过主帅的人,深知将帅默契的重要性,与陌生的李子雄比起来,张须陀、杨善会等人肯定更加懂得如何去配合杨集。

宇文述听了杨广的最终安排,不由得暗自叹息一声。他在杨广登基以后,便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超越杨素,成为杨广之下的大隋第一人,但是今天不仅主帅争不过杨素,连偏师主将的推荐权也被杨素拿下了。而他自己,却沦为一个后军督粮主帅。

他现在终于明白不管再怎么受宠,也无法超越杨素这名功勋卓著的大隋军神,只要杨素不死,他宇文述就没有无出头之日。

然而,宇文述却忘了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杨素始终把国家利益与自己的利益绑在一起,不会因为个人之私,做出有损大隋利益之事。

正是因为杨素始终以大隋利益为重,所以杨坚、杨广每到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都相信他的判断。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