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都市 > 我刚编的论文竟然成真了 > 第一百八十一章 存在的伪史

第一百八十一章 存在的伪史

【论证:西夏属于华夏】

【论证进程真实度0/100】

【论证最终奖励:完璧归赵】

几行字悠悠然地出现在了林辰的面前。

他刚到达西夏王陵,就开启了新的论证。

林辰面露诡异的神情,打量着远前。

正如说那那样:远看一堆土,近看土一堆。

西夏王陵西傍贺兰山,东临银川平原。

贺兰山绝壁千仞,松林如海,林辰等人来的正是一个风景绝佳的时期,极目东望,银川平原黄河如带,阡陌纵横,沟渠如网。

西夏王陵正坐落与此。

罗静云为两人仔细介绍陵墓的情况。

王陵面积广阔,分布着9座帝王陵墓,200余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规模宏伟,布局严整。

林辰渐渐投入心神,看着一个个土金字塔的陵墓。

“我记得,好像说陵墓的上空没有鸟儿停留,可是,这里明明有鸟儿啊。”

来之前林辰简单翻阅了一下,大致知道一些简单的情况。

查到的资料显示,西夏陵有一个不解之谜,就是陵墓上不长草,甚至没有鸟儿在上面停留?

按道理生活在贺兰山麓的党项民族以原始部落游牧生活方式为主,而且西夏王陵周围也多是牧民放羊牧牛的好地方,有丰富的草与水资源。可是为什么唯独这王陵寸草不生。

林辰当时看的时候还感慨万千。

来了之后发现,是没有什么草。

可是,他远远的望见,陵墓上有鸟儿停留。

罗静云笑了笑:“许多都是传着穿着就走偏了。”

“现在有些媒体或者景点为了拉拢游人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这里也没有那么邪乎,只不过可能在修建王陵的时候,加了一些东西,导致这里的土壤不适合草生长。”

“还有一种说法是西夏的开国皇帝故意这么做的,古人讲落草为寇,李元昊从来都没有想过输给宋朝,因此竭尽全力避免王陵出现草的存在。”

“至于是不是真假,我们也无法搞清了。”

唐云亮颔首,微微一笑道:“查阅相关资料的时候尽可能使用专业的资源来源渠道,像是百度百科,头条,或者是浏览器新闻,这些尽可能少看,他们大部分的说法不太可靠。”

“前天我刷了一段斗音,我觉得讲的不错,可是,后来涉及到我了解的专业知识。”

唐云亮摇摇头,道:“错漏百出。”

好吧,林辰也被网络中的错误资料诱导了。

八座王陵的附属建筑都已毁坏了,但以夯土筑成的王陵主体却巍然独存。

大致浏览了一圈,拍了一些照片。

罗静云谈了一些当年挖掘的趣事。

当年,专家用了近乎一年的时间去勘探西夏王陵的具体位置,最后确认并无盗墓贼光顾的现象之后,专家开始了对西夏王陵的挖掘和清理工作。

然而,进去之后的景象,却令考古专家大失所望。

因为他们在墓室内部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盗洞,陵墓中的宝物也早被洗劫一空。只不过盗墓贼在偷盗完之后又将盗洞给补上了,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导致专家并未发现。

毕竟花费了他们很多的心血。

其中有一位年轻的考古工作者气不过,就对着石墙踢了一脚,结果万万没想到石墙却忽然塌了。

然而面前的场景却让在场的考古专家惊呆了,因为石墙后竟然还有一个密室,里面有很多珍贵的陪葬品,金器、玉器、陶器应有尽有......

一切可以说是命运的安排了。

......

景区的人不少,大部分都是外地的游客带着孩子来玩。

里面有许多特产店......

两人还想要买一些,罗静云直接告诉两人不要买,到时候送给他们一些更好的纪念品。

林辰对这个景区“刮目相看”。

特产店旁边有家酒店,三层高,其中第二层竟然是足疗店。

他还是第一次在景区看到这样的情况。

林辰等人差不多在宁夏花费了五天左右,就结束了这段旅程。

返回到学校之后,他就开始整理自己的第一篇西夏学论文。

学界一致认为西夏历史上存在“蕃礼汉礼之争”。

林辰认为是受了《西夏书事》里几条伪史料的误导。

《西夏书事》是清代吴广成的著作。

其中,有四段文字是值得怀疑的地方。

文中指出,西夏建国之初就有人反对中原式的礼仪教化,而且反对者是西夏重臣、西夏文字的设计者野利仁荣。

“一王之兴,必有一代之制。议者咸谓化民成俗,道在用夏变夷,说殆非也......,可以制中国、御戎夷,岂斤斤言礼言义可敌哉?”

然而,这一点与李元昊建国前的认识相同,似乎,没有必要作为反对意见再次提出来。

《西夏书事》卷三一又说,崇宗乾顺时代有两位大臣对是否行“汉礼”表达了对立的意见,矛盾的集中点在于是否应该重视学校教育,特别是汉学教育。

肯定的一方据说是御史中丞薛元礼。

否定的一方据说是御史大夫谋宁克任。

《西夏书事》卷三六说,时间最晚的一次争论发生在仁宗仁孝朝早期,提出意见的是当时后族的代表人物、汉族权臣任得敬,他的意见针对“养士”政策,但是没有得到仁宗的理睬。

此前学界认为以上四段文字表明“蕃礼汉礼之争”从西夏建国之始持续了百余年,直到仁宗皇帝亲政方告结束。

可是,他们的争辩就存在根本性错误。

林辰认为,《西夏书事》里的这四段文字极有可能是吴广成个人的编造,不应该作为真正的史料看待。

他的怀疑并不是无根据的。

大致可分为三个。

首先,存世汉文史籍和20世纪出土的西夏文献里都没有大臣直接给皇帝上疏的记录。

四个人都上疏了,这一点值得怀疑。

第二,他们上书的四段文字的遣词造句符合宋代奏章习惯,里面的几个骈句也写得相当规整,然而有些迹象令人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

在这里面提到几个词语出现的时候,西夏国已经灭亡了......

ps:求月票。

是过年的原因吗,这两天的追读直接少了200人,或是大家不喜欢西夏这段剧情......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