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都市 > 那年1981 > 106 公公婆婆疯了

106 公公婆婆疯了

除夕。

不管是街道上,还是家家户户的里里外外,这回彻底打扫干净。

连路边的积雪都给铲成规整的形状。

家家户户的门上贴了鲜红的对联,五颜六色的过门钱迎风飘扬。

屋里也贴上了喜庆的年画。

有的人家还把屋子的内墙重新用报纸糊了一遍,感觉就像搬新家一样新鲜。

再贴上年画,年味儿瞬间浓到甘醇。

孩子们到了次亢奋状态,到处是大炮仗和二踢脚的炸响,偶尔还有呲呲的烟花。

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淡淡的烟雾中,泛着浓浓的火药味儿。

烟是暖酱,似乎把寒冬腊月都给加温了。

女人们都在切肉,摘菜,包水饺。

虽然今年的猪肉供应依然少得可怜,但是一年一顿的年夜饭,总得炒个肉菜。

水饺包好了,大部分端到院里冻起来。

一小部分先煮了,盛到几个小碗里,装到篮子里。

还有酒壶和酒盅子,拿上筷子,烧纸和香。

除夕下午,先人们也该过年了。

老歪带着前儿子们,去上坟。

逢年过节的上坟,只有男人,没有女人。

所谓人丁兴旺,女人不在“人丁”之列,不讨先人喜欢,没资格上坟。

唯一的例外,就是英子。

大二三四仓,陪着英子,去西边树毛子给她的爸妈上坟。

英子照例哭到腿软,然后大哥背她回家。

……唉!

大哥内心希望妹妹大了嘛,再过年上坟的时候可以稍微坚强些,少些伤心,至少腿还算坚强,能自己坚持走回家。

这么大闺女了,发现腿越来越长了,也越来越结实了,背着她满街大道的回来,老少爷们看在眼里,一点都不单纯了。

本来从前的时候,上坟回来都要请家堂的。

就是挂起先人画像,摆上酒菜香烛,请祖宗回来过年。

但是前些年破四旧,香烛无处可买。

而且也不允许搞那些迷信活动。

所以在本地农村,请家堂的习俗渐渐失传。

随着夜色降临,整个世界的鞭炮声越来越密集。

有的人家买了好几挂鞭,包完水饺要放一挂。

上坟时在坟地里要放一挂。

炒出菜来要放一挂。

当然,大多数的人家都是下半夜炒菜。

也有很少一部分天黑以后就开始炒菜,全家围坐喝酒,一喝就是一夜。

大多数人家过年的基本程序就是把肉和菜顺好,水饺也已经冻结实了,灶前的柴禾也足备了,准备睡觉。

睡前关门闭户,在院门外挨着门槛横放一根碾棍,谓之拦门棍。

碾棍就是平常推碾或者推磨用的不粗不细的木棍。

“拦门棍”大约就是保安功能,挡住孤魂野鬼,保一家平安。

睡下了其实也睡不安稳,整个世界的鞭炮声搅成一锅粥,盆子、碗的都发出嗡儿嗡儿的共振。

最集中、最激烈的,是午夜十二点,鞭炮声已经不再是噼啪声,而像是决堤的洪水,哇一下子就涌上来。

老歪是十二点以前起来的。

起来先把四个前儿子叫起来。

到西屋来叫,也不是“叫”的,而是类似于“传音入密”,压着嗓子用最低的声音叫孩子们起来。

因为这是在大年五更,百神下界的时刻,所以任何人不许大声说话,必须要耳语的音量。

这是怀着敬畏之心,唯恐大声说话惊扰到神灵。

百神下界啊,多么神秘又令人敬畏的时刻。

也许这就是过年的魅力所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突破认知的,就像处于另一个世界的氛围。

然后老歪开始烧火,煮水饺。

在院子中央摆上饭桌,香炉里烧香,摆上馒头酒菜,以及刚刚捞出来的水饺。

这是敬天地。

摆好以后开始发纸钱。

纷纷扬扬的纸灰带着火星飞上半空,孩子们满怀敬畏地看着那些火星,好像看到了下界的百神,正在纷纷往兜里揣钱。

纸钱燃烧到一半,二仓开始用长长的木竿子挑起鞭炮,大哥负责点鞭。

噼里啪啦鞭炮的炸响,参与到十二点辞旧迎新的鞭炮洪流当中。

敬完天地,老歪开始炒菜。

大仓娘和闺女还在呼呼大睡当中。

传统习俗,女人忙了一年,也该歇歇了,所以年五更的时候,女人只管享受,不干活。

跟着过年享受的,还有咬咬。

民间所谓的“狗过年,猪过寒”,意思就是说狗汪汪的咬了一年辛苦了,过年也得享受享受。

而猪也有节日,寒食节是猪的节日。

不过据观察,这有点忽悠猪,因为清明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猪的福利,跟平常日子毫无区别。

狗是忠臣,必须要以诚相待,答应你过年的福利必不可少,那就是可以吃一顿水饺。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那些穷到过不起年的人家,可能都没有白面包一顿水饺。

即使包了水饺的,大人孩子的都不能放开肚子吃。

再分几个给狗,确实是过年的福利了。

但是跟人一样,也不够你放开肚子吃的。

于是把几个水饺用煎饼包起来,想让狗把水饺当个下饭菜。

咬咬从不买账。

总是把煎饼扒开,只吃水饺。

所谓有肉不理咸菜,咬咬这属于有水饺不理煎饼。

等所有过年的程序都做完,菜也炒好了,家里的女人这才起来,吃现成的,擎等着享受了。

现在大约下半夜两三点钟了吧,一家七口人,偕同咬咬,端着水饺和炒好的菜,去爷爷奶奶那里。

二叔三叔一家也是端着水饺和菜。

担架组老英雄也炒了好几个菜。

因为今年猪肉充足,菜里的大肉片子占比很大。

虼蚤奶奶早就笑吟吟地盘腿坐在炕头上了。

年夜饭开始。

一桌是围不下的,大人一桌在炕上,孩子一桌在炕前。

今年生了炉子,炕前也燥热得很。

十三个孩子加八个大人,两桌,满满的一屋子。

作为嫡长孙,未来的一家之主,大仓有幸被允许坐到炕上这一桌。

炕上这一桌的好处是可以相对从容的吃。

因为炕下这一桌,孩子们围上去,盘子瞬间见底。

而且有几位年龄小点的,已经到了不用筷子的境界,直接下手抓。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去了一趟关东,家人们发现,老英雄今年过年的精神头格外足。

证据就是整个人神采飞扬,说话的音量够大,听起来底气十足的样子。

喝酒就更豪爽了,一口一盅。

俩儿子和替头儿子陪着,一口一盅,没一会儿真假三个儿子就脸红脖子粗,醉一半儿了。

嫡长孙还没娶妻,算孩子,可自由发挥。

眼看着炕前那一桌好像吃饱了,因为大部分离开了饭桌,进入到捉对厮杀的阶段。

炕上大人们的耳朵都给震得嗡嗡的。

二叔叫道:“都吃饱了是吧,吃饱了开始给爷爷奶奶拜年!”

于是一片欢呼,把桌子撤了,炕前跪下一大片。

都在欢呼着:“爷爷奶奶过年过得好哇……”

一边磕头欢呼,一边满脸欣喜,眼巴巴瞅着爷爷奶奶,等着分糖。

老规矩,基本就是数糖,每人两块。

赶上年景好,可能还会三块。

有这几块糖垫底,这些孩子开始出去挨家挨户拜年。

等到拜完年回来,都会互相攀比,看看谁兜里的糖多?

让孩子们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奶奶居然不分糖了。

而是从被窝后边扯出一个大袋子,往炕前一放,随便抓。

哇一声喊叫,瞬间鸡飞狗跳。

只剩空袋子了。

大仓娘和二叔三叔二婶三婶想阻拦都来不及。

“娘,你让他们都抢了,再来拜年的孩子你给什么?”大仓娘不禁埋怨婆婆。

奶奶很装逼的,从被窝后边又扯出一袋子:“这是给来拜年的准备的。”

二叔他们不禁惊叹:“这得花多少钱啊,怎么买这么多糖?”

老英雄老早就含笑不语了。

这时候再也忍不住,大手一挥:“买几块糖能花多少钱,咱有钱。”

儿子儿媳们就像不认识公婆一样瞪大了眼睛。

难道去了一趟关东,刺激着脑子了?

还是喝醉了?

老头把手伸进袄兜里,再拿出来的时候,手里是一摞崭新的五元大票。

“爷爷要发压岁钱了,每人五块!”

哎哟!

儿子儿媳们浑身一震,感觉炕都晃悠了一下子。

虼蚤奶奶不甘示弱,把手伸进大襟褂子里面,也掏出一摞崭新的五元大票。

“奶奶也发压岁钱,每人五块!”

儿子儿媳们想晕过去。

这世界太疯狂——不,俩老家伙疯了吗?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