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明末之七海为王 > 第四百一十四章 方略

第四百一十四章 方略

李肇基命赵长水分发了一些资料,大家拿到资料的第一刻,就发现右上角扣着绝密字样,且是阅后上缴,不得私藏。

这是李肇基让人综合了各方面的消息,介绍了明、清、顺三国的内部状况。

可以说,甲申国难和崇祯十七年的恶战让三个国家都感受到了生死存亡,每个国家都急于做出改革,整合国内的势力,以求增强更大的实力,统一中国的同时,彻底解决生存问题。

其中,大顺的改革进行的最为深入,牵扯的范围也越广。但改革就是对既有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也会导致内部的动荡。

首先,大顺正在建立自己的官僚体制,开始更改此前的一些政策,最先被取消的就是捐赃助饷,这类竭泽而渔的办法虽然可以解决军饷等财政问题,但却是对国家统治秩序的极大破坏。

早在关内的战争开始时,李自成就就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追赃助饷。

其次就是均田免税的政策,在大顺的扩张过程中,均田和免税政策的提出和部分施行,获得了底层百姓的大规模的支持,让大顺得以快速崛起,横扫了整个中国北方。

但也破坏了北方的税收体系,大顺建立,虽然在京城一口气抄没了七千多万两银子,但这笔银子根本无法经受起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在去年与满清打了一年,就靡费很多,如果不建立新的税收体系,坐吃山空,这七千万两吃没的时候,也就是大顺败亡的时候。

因此免税政策必须要取缔,大顺要建立新的官僚和税收体制,才能长治久安。

大顺现在拥有了中国北方,同时也继承了大明朝时的诸多弊端,很多朱明遗留下来的亟待解决。比如对藩王、卫所、京营进行大规模的清理,这些传统勋贵所占据的资源可以释放出来,为大顺朝廷所用。

但他们又拥有军事力量的,这样做,必然需要军事力量进行弹压,必然会带来大顺内部的进一步动荡。

而且,大明与大顺分别占据南北,漕运断绝,百万漕丁衣食无着,肯定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大顺下决心和调用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革。

可以说,无论是从外部观察到的,还是从宋献策等大顺内部得到的消息来看,大顺王朝急于解决关内的清军,收复山海关,并非是要以山海关控制满清,然后南下扩张,而是想要通过山海关,确定京城的安全和北方的秩序,如此才能拥有一个合理的环境进行内部改革和各种力量的整合。

旁的不说,大顺已经受够了那些大明降军的孱弱无能,却需要大量的薪饷来维持,想要通过屯田等方式来解决他们。

李肇基认为,大顺的改革是全面而彻底的,是固本清源,重塑一个新的统治秩序。

由此判断,这样的改革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两三年时间,甚至五年时间都未必能够完全搞定,毕竟大顺朝廷里,合格的官僚实在太少了。

满清进行扩张,大顺进行改革,大明则集合资源建立一支忠诚于中央的火器新军。李肇基的判断是,在未来几年,大陆上不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也就不会给东方商社太多的机会,那么东方商社的战略应该再次回转到海洋上来。

看过李肇基提供的资料以及听了李肇基对局势的判断之后,没有人提出异议。商社的战略重心转移到海洋方向,实际是大部分人愿意看到的,毕竟东方商社本身就崛起于海洋,大部分的人都适应这方面的工作。

刘明德等人乐见其成,自然不会反对,陈六子更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平淡的观望着一切。杨彦迪本是唯一的反对者,但李肇基先裁军再部署商社工作,已经可以看出他的决心了。

杨彦迪轻咳一声,说道:“这段时间,我代表商社与张鼐就军事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接触。

他们在山海关遭遇了一系列的困难,现在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

在年前,满清做出了吞并朝,鲜的方略之后,立刻就进行了部署,关键就是把关内占领蓟州和永平的军队,不论是绿旗兵还是八旗兵,全都撤了回来。当然这引发了一系列的混乱。

绿旗兵是满清在崇祯十七年入关后收拢的一部分朱明降军,高第、吴三桂所部只是其中一部分,因为清军的侵略足迹遍布了整个黄河以北,所以大量投降大顺的明军又投降满清,还有一些士绅投降。

这些军队和士绅投降时,满清在关内的行动高歌猛进,大顺节节败退,且因为追赃助饷,不得人心,很多人都以为,满清可以击败大顺,纵然不会入主中原,一统区夏,也可以取而代之。

但谁也没想到,大顺不断调遣援军稳住了局势,而满清则在中原抢够了之后,退回辽东,却想要占据蓟州到山海关这片区域,为日后出入边墙提供方便。

只不过,对于大顺来说,这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山海关不收复,京城实在难安,于是李自成在清军退出后,立刻挥师东进,开启了第二次东征。

这一次东征是很有成果的,因为李自成拥有不错的政治手腕,他发现,绿旗兵成为了清军留在关内进行消耗的主要力量,于是大规模的开始招抚,哪怕是降而复叛的,只要再次归附,仍旧可以待遇依旧,对于士绅,李自成甚至直接把委任的敕书送至他们跟前,让他们充任各地的官职。

如果不是多尔衮让阿济格进一步收缩至山海关,绿旗兵或许就会因为大顺的软硬兼施而崩溃。

当大顺收复了山海关内的州府之后,则在山海关门前碰了个头破血流,满清效仿大顺守卫通州和京城的方式,在山海关内修筑各类大大小小的工事,把绿旗兵、汉军旗等火器部队投入其中,辅以部分满洲八旗兵,对大顺的进攻展开消耗。

双方在年前和年后都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役,虽然顺军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却伤亡过大。

“顺军现在的方略是放弃从山海关西侧的正面突击,转而侧后的攻击。想要通过引走清军主力的办法,攻克山海关。”杨彦迪颇有些无奈的说道。

但很显然的是,顺军的选择不多。

首先辽南就不可能,从海城到金州要塞,上千里无人烟,增兵辽南,向北进攻,哪怕破了阿巴泰的大营,也无法对满清的核心区域造成什么重大威胁。

而登陆其他区域,就是直接撞进了清军的核心区域,可能会被全歼。

顺军提出的方案有两个,一个是重新占领觉华岛,登陆宁远,直接切断山海关驻防军队的退路补给线。另外一个方案则是在辽河入海口一带登陆,袭扰满清核心区域,迫使其派兵支援,减少清军在山海关投入的力量。

无论哪一个方案都有其合理性,但关键在于,登陆本就是最为复杂的作战形式,而且不论选择在哪里登陆,都是要面对来自满清的夹击和包围,这样危险的任务,并非是什么军队都能执行的。

虽然张鼐没有直接提出,但大顺的意思还是非常明确的,雇佣东方商社的军队进行直接的支援,更为显然的是,这次支援,绝非当初的东方旅进攻辽东的规模,规模只会变的更大。

当然,大顺也愿意协同进攻,并且给出更多的筹赏,只不过东方商社这边却有阻力。

如果李肇基愿意接受并且提供帮助的话,也不会坚持对东方旅进行裁撤了。

“我们是否要对大顺的请求进行回应?”杨彦迪直接问道,他对此并不报以希望。东方旅若是再扩建参战,至少又是一年时间,这会极大的影响商社在海洋上的扩张方略。

李肇基说道:“不,不需要回应,如果他们不主动提出请求,我们就不需要做出回应,如果他们提出请求,我们就以已经裁军的名义拒绝,然后告诉他们,商社愿意支持他们对一部分军队进行改革,让他们自行获得登陆辽东的力量。”

杨彦迪微微一笑,说道:“似乎敷衍了一些。”

李肇基也笑了,说道:“急迫的想要收复山海关的不是我们,而是大顺,事实上,山海关之战打的越久,形成大陆均势的可能性就越大。”

杨彦迪点头,既然李肇基是这个策略,那么一切就不需要再讨论了。

刘明德见杨彦迪结束了自己方面的业务,则是主动说道:“赵文及先生又从江南回来了,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

现如今的大明朝廷,除了要建立一支忠诚于中央的火器新军之外,另外考虑的就是联虏平寇这个方略。

沈犹龙想问清楚我们商社的具体态度。”

“他们就没有什么新奇的办法吗,就这么一招?”陈六子毫不犹豫的讥讽说道。

李肇基说:“这算是一个重大问题,关乎我们与大顺、大明之间的友谊,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提出来。”

刘明德最先说道:“我认为,我们的态度只要是不直接反对就够了。”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