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都市 > 张秃子的忐忑人生笔记 > 1惑与醉

1惑与醉

想写一个关于70后的故事,虽然自己出生在70后,可能是由于刚刚过了不惑之年,还不能全面的认识自己,所以,也不能全面地总结70后的情况。

也在网上与朋友之间征集了意见或建议,大家都是很支持的。

我是77年生人,按照实际的农历生日是正月初七,在皖北也就是送火神爷的日子。所以,小时候,每当在我生日那天,我会克服一切困难,绑上一个比其他人都大都结实的火把,点着后跑起来,尽可能地把火把送的更远。

记得,好像大人说,谁的火把送的越远,谁家在新年将会越好。我们这些小孩,都会拼命地跑呀,一时间,鞭炮声,欢笑声,哭闹声,喊叫声,火把燃烧声,鸡叫狗叫声,随着我们欢快的脚步响起来了,......

我们尽可能地把火把沿着村子中间的道路,一直往东跑。在村东边是我们村里二队与三队(包干前分好的生产队)的地。地的东边是一条小沟,沟往南连着一条运河,因为走过我们村的南边,我们都成为——南河。

南河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不是因为南河的水好,不是因为南河的水多,而是因为南河里有着很多的传说。

窦家的人说:

他们的老二爷,就是第一个搬到我们村子里的人。曾经在清朝末年送老婆娘家的人回家,赶着毛驴车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群小孩。都叫着:大爷,大爷,凑凑车,大爷大爷凑凑车。

于是,老二爷就让他们上车了。结果,一夜也没有回家,全家人都急坏了,急忙沿着南河的路去找,发现二爷的毛驴车还在走着,只是围着一座坟墓反复着,老二爷也已经死了。

刘家的人说:

刘家的老四,死了。在他死的那天,其实雨并不大,南河里的水也不深。大家都在河里捕鱼呢。只有刘四,一下子就扑进了最深的土井(运河里稍微深点的地方),大家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见人,不一会就看见许多的癞蛤蟆都从哪儿网上冒,还有许多小蛇也从哪儿游出来。于是,大人们急忙捞刘四。刘四死了,嘴里是癞蛤蟆,鼻子里是小蛇,同时一只手抓着一只癞蛤蟆,一只手抓着一条小蛇。

村子里的姓不多,只是这两个故事就有着很多的版本了。但是,若说事实吧,就是因为这条河从很多庄子之间穿过,成为了附近村子的自然分界,也就多了很多的神秘感。

还有,就是在过去那个婴儿成活率不高的年代,南河处于各村土地交界处,或者岸边地形稍微复杂点的地方,自然埋葬的婴儿要多。这也使得南河充满着一种恐怖吧。特别是有人说,一到半夜的时候会听见小孩哭。

我们这些70后,无论是从70年算起还是从71年算起,都还是喜欢在夏天现在刘四死去的地方洗澡,然后大家一起扛着蛇皮袋去那个埋葬婴儿最多的乱坟岗子去割草,最后大家在发现幼小脑盖骨的神秘恐惧感的惊吓下,跑回村里的地里去割草,这样是快乐的一天。

其实,作为农村孩子70后的快乐,不仅是这些。

一般来说家里的兄弟姐妹多,每家大多是在三四个,有的是五六个,甚至还有更多的。晚上捉迷藏,白天帮助父母亲干活,还有各种游戏,例如打樕(皖北农村自制的一种玩具,一般有两个构建,就利用一根十公分左右大拇指粗的小棍子两头削尖,再找一根五十公分左右的棍子,要有胳膊这么粗,用大棍子打小棍子,参与人员一般分为两班,一般打的时候,另一班人拾,往起始点的画好小方框里投,进去就算赢了。),砸沙包,跳绳等,这些活动大多都是根据农村现有的东西自行“研制”的。当然还有打牌。

如果说还有快乐,小时候的我一直有一个等待。就算等着姥姥去赶集。姥姥的家在我们村北面的庄,我们庄是她的必经之路。每次,她都会到我家拐一下,给我们捎来一些糖果,是螺丝糖,每一圈螺纹是一种颜色,很是好吃,其实我们也记不清到底吃过几次,反正要记忆一辈子了。

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只要有一件我们享受到的事,哪怕只是一瞬间,可能要终生难忘了。

难忘的经历很多,但是随着长大的足迹,还是会在岁月的磨蚀中,模糊了他模糊我模糊了你,现实的生活,或许让我们操劳无暇顾及,或许让我们得意忘乎所以,或许让我们麻木迷失自己,或许让我们清醒纠结不已,......

我不想把整个70后的情况总结,也总结不了,因为自己身在其中还是当局者迷的时候,只想编个故事,让故事中的人物代表我谈谈对于生活,对于事业,对于家庭,对于爱情,对于未来的看法吧。

对于这次要写的小说的名字,我是苦思了很久。也发动了广大网友的力量,大家都提出很多好的建议。最终,我采用了“惑”字。

惑的意思很多,诱惑,迷惑,不惑,......

我采用“惑”字,就是想写写我们这代人的“惑”,还有怎样奔往“不惑”的。

我也曾征求过一位长者的建议,他用几个字经典的总结了70后的缺点:事业上,颓;感情上,乱;家庭上,无所谓。

我没有认同这些,我感到我自己不是这样的,可能他老人家误解了我们,也或许真是旁观者清,再说他已经知天命了,我相信他说的有他的道理。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