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我在汉末戏天下 > 第一百二十三章 纺织机再破认知

第一百二十三章 纺织机再破认知

原理上大都是一致的,但是不同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却能表现出不同的性能差异。

比如是否省力,运行稳定性如何,是不是最符合操作工的习惯等等,然后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出一台纺车在性能上的优劣,进而反馈到生产效率上。

而这所作坊里的纺织机具,给黄承彦的第一印象,就是部件运转以及传动上的稳定。

这忽然就让他联想到了刘协给他讲解过的新式轴受……嗯,也就是轴承。

但凡机械上需要用到转动或者传动的地方,就离不开轴承的存在,纺织机具同样也不会例外。

而真正将轴承技术广泛应用于实践之中的,则是秦汉时期。

《考工记》就记载了春秋末期的车轴轴承手工工艺,而当时的车,就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滑动轴承。

轴受的出现大概在公元前400年左右,也是我国最早用金属材料制作的车轴滑动轴承。

《说文解字》就将轴、釭、锏等演变而来的轴受,记载了下来。

从后世出土的实物上,也可以看得出来那时期的轴受,在内腔结构上,就是以滚子作为中继物的,这也算是人类制造最初代的滚动轴承。

但是其最大的局限性,就在于滚子之间会发生碰撞,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摩擦。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至于后来出现的,解决了这一弊端的保持架,那已经是1760年的事情了,和这会儿压根儿就沾不上边。

当然了,有了刘协在这里面开挂,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他完全可以彷制清代的轴承,把套圈、保持架和滚子这一套接近现代轴承的理念给复制过来。

冶铁炼钢技术不够没问题,用柱形代替球形滚子已经足够适用于这个年代了。

如果这都算不上跨越,那什么才算是?

而黄承彦第一眼瞄上的,也正是这个玩意儿。

毕竟轴承这个东西,在应用上可谓是极其广泛的,可以说,机械上的方方面面,或多或少都离不开轴承的存在。

所以,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个东西的重要性……呃,除了刘协。

于是,在反复观察了一会儿之后,黄承彦立马就坚定了刚刚的想法,看向刘协的目光也是五味杂陈,“轴承?”

刘协再次点头微笑,“不错,正是轴承。”

首发&:塔>-读小说

这才对嘛!

黄承彦在心里唏嘘不已,这样顺滑的传动,这样稳定的转动,再加上操作工那看上去就知道不费力气的动作,答桉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因为这一切很多都源自于轴承在里面起到的作用。

当然了,他也不可能这会儿就直接上去拆开来看一下究竟,知道刘协这边已经做出了实物并用在了实践上,那就有的是机会可以去观摩了。

然后,就很自然的把关注点再次转到了那些纺织机具上……

纺织的原意,就是取自纺纱和织布的总称。

而纺织机具,就是把线、丝、麻等原材料加工成丝线后,再织成布料的工具。

古代多以人力带动。

从纺坠、纺车、锭子、踏板织布机,再到后世的现代机械织布机,数控自动织布机,可谓是一路变迁。

但是不管怎么变,也无论古今,纺织的工艺流程和设备上的发展,都是依托纺织原材料而设计出来的。

首发&:塔>-读小说

也就是古代天然纤维毛、麻等短纤维,以及蚕丝这种长纤维……嗯,现在还因为刘协的出现,而提前有了棉这种短纤维。

而国内的纺织机具,也从新石器时代的纺轮和腰机,经过西周时期具备传统性能的简单缫车、纺车、织机,再到如今汉代广泛使用的提花机、斜织机,其实在纺织上已经算是日趋完善了。

就拿纺车来说。

汉代的纺车虽然还是只有手摇和脚踏两种,但实际上却已经在民间完成普及了。

区别就在于前者就是用人力驱动,操作时需要一只手摇动纺车,另一只手从事纺纱工作;

而后者则是以脚力驱动,同时解放双手进行纺纱操作,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是最普及的纺纱机具,直到近代还在一些偏远地区被人们所使用呢。

现在黄承彦看到的这些,就是后一种,也就是踏板织机。

踏板织机是带有脚踏提综开口装置纺织机的统称。

最早其实出现于战国时期,然后于秦汉时期普及于两河流域。

采用脚踏板提综开口,是织机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以人的双脚来踩踏工作,将织工的双手从提综中解放出来,以专门从事投梭和打纬,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首发&:塔>-读小说

黄承彦对于这种类型的织机也比较熟悉,所以只看了一会儿,就再次备察觉到了不同。

这里面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锭子数目上的不同。

而据他所知,眼下性能最好的纺车,也不过就是2枚锭子,但是这所作坊里的纺车,却是4枚。

不要小看从2枚锭子到4枚锭子的转变。

因为这意味着生产效率上几近翻倍的提升,同样也是一种跨越式的进步和发展。

普通人在这方面的认知上其实并不明显,毕竟,汉代的人工是真的便宜,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于这方面上的迫切追求。

这也是时代性上的局限所在了。

因为市场本身就不大,商业也远没有那么发达,那么需求就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压根儿就没有什么供需关系上的巨大分歧摆在那儿。

就算是有,以当前人们的认知水平,也看不到那里面存在的某种必然联系,从而忽视掉它的存在。

但是刘协不一样啊,他是最清楚这里面存在的种种关联的。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而黄承彦虽然没有刘协那份开挂的眼光,但是并不妨碍他在技术突破上的追求啊。

所以,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询问了,“产量提升了不少?”

刘协就随口应付着,“还行,一台机子一天下来也就一斤半到两斤左右,当然了,这指的是麻,如果换成棉的话,那就要略微少一点儿了。”

黄承彦眼里闪过一丝神采。

这产量怎么说呢?其实已经足够厉害了。

据他所知,这会儿一般单锭的纺车,一个人一天下来也不过半斤左右,两锭的也就在七八两上徘回,想要超过一斤是很难的。

而这所作坊里,却能每一个人都能顶外面的两到三个人,这就很有些恐怖了。

至于刘协嘴里提到的棉,他当然也知道是什么东西。

这玩意儿是伏波岭的“特产”,就像是玉米和红薯一样,这会儿在其它地方还见不到。

但是不得不说,用处还是很大的。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就比如棉衣、棉被,以及贴身的衣物,这种棉花所体现出来的优势还是相当独特的。

当然了,关键还在于它和麻一样,是可以大范围推广种植的啊。

单凭这一点,就已经为它的普及开来,奠定了足够强大的基础了,原因就在于其原材料上的亲民。

而且,它和麻还不一样,而是兼有了麻布的耐磨,却也具备了和丝织品不一样的舒适性,抛开那些一味追求华丽的嗜好不谈,穿起来还是相当不错的。

反正黄承彦自己是很喜欢的。

不过,就当前而言,伏波岭这边也只是在今年冬天才第一次供应出了相关于棉质的商品,而且也仅限于被褥、棉衣和衣物上。

为的还是在伏波岭这边,给大家留下一个最初步的印象。

正因为如此,黄承彦他们才得以享受到了棉制品第一波的福利……而且感觉相当不错。

据说,现在就有很多人想要通过各种渠道推广这种农作物呢。

不过很可惜,棉花的种子暂时还不足以支撑大范围的推广种植,所以这事儿也就只能押后了。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