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玄幻 > 虚空之门 > 第八章 围击拉姆斯特因

第八章 围击拉姆斯特因

第八章 围击拉姆斯特因

红云历1842年9月23日夜十一点,在我的直接指挥下,处于拉姆斯特因城外绕城河南面的四十万大军开始了攻城之战。

本来我率领的十五万镇北军加上三十万绝地军,应有四十五万。现在,由于攻城以及后续可能面对情况的需要,我令包括伤残在内的五万多人暂时回“蓟门关”,或修养或运送物资补给。另外在关内的五万镇北军,实际现在也掌握在我的手中,随时可以派上用场。

目前剩下的近四十万而号称“百万”的大军,几乎全是毫无损伤的精锐部队。

刚到城外,我就召集各部将领前来召开了紧急军事前敌会议,大军则暂时休息,恢复从昨夜以来大量透支的精力。其实,假如现在有一支精壮的部队突然冲入我阵,恐怕就会出现崩溃的情况。幸运的是,这种情况没有发生。

战士们多数在静静的休息。

这当然不是处于侥幸,侥幸只能胜得一时,而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我军刚一抵近城下,我就先命令宗尹的双鱼宫佯装攻城,却又很快后退至背城外河沟几丈之近,原地休息。这时,为了显得我军还后劲十足只待天黑再举进攻的局面,命令双鱼宫布置于全军外围,面向城墙一面的人都解甲、下马,很放松而有恃无恐状。

“不怕他们突然冲出来扰乱我们的阵脚吗?”宗尹有些疑惑。

“不,他们本以为我们应该已经疲累之极,假如我们不做出这个样子或许他们就会组织突围或进攻。现在,却反而摸不清我们的虚实,他们的主帅决不敢轻举妄动。而且,你还可以做得再像一点,派出一队人马在我们左近进进出出,似乎正有大军以及大批物资到来的样子。”

“哦,那我明白了,主要是让对手一时看不穿我们,而大军就争取时间布置好。”

“是,你明白就好,只要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你放手去做。”

宗尹大声保证一定要暂时麻痹敌人之后,就出去了。

此时,各部将领也都等候在外面了。

“让他们都进来吧。”

大家鱼贯而进。

“诸位,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部署,如何破城,这是一个问题。”我首先把要讨论的内容抛出。

大家坐下之后,就开始了讨论。

我则一边思考着,一边注意倾听他们谈论的内容,种种设想。

过了一会,听大家的说法,对于速攻一事并无分歧,主要的问题是出现在具体方式上,由此而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此时,两派人几乎有些面红耳赤了。

一方认为应专注于一处作为突破口,集中兵力进行打击。

另一方则认为应以该城四面同时进攻,以潮水般不停息的攻击使敌人顾此失彼。

由于这两种见解都有可取之处,我决定结束双方的争论了。

“好了,我看大家都有了些想法,总这么大声争吵可不是办法。诸位,静一下。”

声音渐渐平息下来。

我首先问主张“专注一点”最力的哈罗德.梵.科特尼:“将军,您先说明一下为什么您认为应该集中兵力?”对于他这样的老将,我还是要在语气上表现出应有的尊敬与和缓,特别在征询意见时。

梵.科特尼走过来指着桌上的军用沙盘道:“大人您看这里形势……”

这正是拉姆斯特因城周围的山河地理模型图。帝国北部这片原野地形确实比较独特。蓟门关南北几百公里范围内就是传统帝国地理知识上认为的“北地”。关内地带,属于一片高原的横截面,高原以西就是著名的云梦密林,以东纵列着并一直抵达海边的则是从我国延伸到象牙帝国境内的狼居胥山。“山”与“林”之间,就是这所谓的北地。

整个“北地”由蓟门关分为两段,关外部分则又分为两部分,就以拉姆斯特因城为界。城南两百公里,是高原逐渐平缓的一片缓冲,地势却呈现外窄内阔的相对情形。到了城周围,两边的“山”与“林”又一次汇聚到一起,在空隙中间形成了这座城。只是这里情况与蓟门关处又有差别。“关”所在处惟有“关”可交通内外,而“城”处周围还另有余隙,当初敌军正是穿过这余隙到达“城”后方前后夹击一举拿下了城。这样冒险的战略居然获得成功,更主要还在于我军的疏虞防范,北地驻军几乎全聚于“关”内,关外剩下的都是耕作之人。

当初我曾问过“镇北将军”怎么将如此险要地势拱手让人,居然连守军都没有几个。以我当时区区统制身份,回答自然是没有的。从旁的途径我才猜知,大概是由于将军府内地位之争导致各派势力将军队后撤,给了敌国以可乘之机。

这城外,面向南方恰有一条不太宽阔的河流自东向西流过,又折而向北从城左流过一直到了城外那片真正广阔的大平原。正是这条河流灌溉成就了纵两百、横两千公里的肥田沃土,也才成为了帝国主要的产粮区。

很不幸的是,这条河的位置令人觉得刚好放错了方向,似乎应该在城北门更好一些。但可惜,如今不是讨论该城当初如何设计并施工的问题。现在,我军就在河对岸与城上守军对峙。

如何克服这些既成事实并快速破城,才是当务之急。

我的眼光急速扫过巨大的沙盘内的地理模型,其实这个我早已看了不知多少遍,我也不说话,只等梵.科特尼继续说。

“……由于此城南面与西面都有河水环绕,形成了天然屏障。假如我们四面进击,则南与西两路短时间内不易奏功,反而还导致分兵出击使我军各处攻击力量都显得不够。更何况我军其实已是疲兵,室不适宜四面进攻。同时,从北面进攻则更是一种危险,那边其实已是敌军的势力范围,谁也不知道敌方援军什么时候到达。”

统领喝了一口水,才又接着说:“而反过来,假如我们集中一点攻击,恐怕效果就大不一样,危险程度也将大为降低,使我方伤亡率降到最小。集中攻击,我以为最好是从东面山坡上向下攻击,居高临下,可使敌方一览无遗,使我军最快攻破该城……”

“什么一览无遗?你知道拉姆斯特因城的城墙有多高?”统领的话还没说完,绝地军团另一位统领发里希.梵.阿泰已大着嗓门打断了这位老将略显保守的说话。

“你……恩,约二三十丈吧。”梵.科特尼话没说完就被打断了,心中着实不爽,但一来年龄大了就算火气还在精力也不在了,二来又见这是前敌会议,当下忍住了气大略回答了一句。

“是呀,你也知道有二三十丈高,那旁边的山坡有多高?虽说后面的山顶有一百多丈高,却总不能让我们的士兵在疲累之余又去爬几个小时山再从山上往下面冲吧。而则山坡本身也就与城墙差不多高,想要在那上面对城内一览无遗,恐怕还是有点困难啊……”

他话还没说完,就有人笑了起来。

我立即瞪了一眼那笑的绝地军团另一统领梵.维特伏尔脱,厉声制止道:“这是临战会议,不是互相攻讦的时候。”

气氛立即严肃了。

“梵.阿泰,你继续说。”我示意凌玄发以温言插话说。

“好,我说我的想法……”

“我觉得,最好还是四面进攻。第一,北面攻击部队既有攻击的任务,也可以担当警戒任务,假如敌方援军到来,也可以先抵挡一阵,免得到时城还没攻下,就先被敌人援军打乱了。

“第二,另外东、南、西三路应该是主攻。南、西两面,敌军肯定会自恃河险,以为我方大概不易攻击。但我们则要反敌军之意,偏从这两处不好进攻的地方攻,以出其不意。当然,我们最好将进攻时间拖得晚一些,这样我军士兵体力也恢复了,更便于趁黑渡河攻击。此外,东面大概是敌军主力防守位置,精兵多会放于那边,我们自也不能不管,否则他们从城内忽然绕出来,我军南面攻击部队可能会吃大亏。……”

只用了好几分钟,这位外型言语俱有些卤莽的统领才有条不紊的说完了他的方略。

“军师将军,你觉得呢?”我征询凌玄发的看法。

“哦,刚才我仔细听了他们的讨论,也注意了刚才两位将军的话。我觉得呢,我们既需要‘集中’也需要‘四面’,两位虽然都说得有理,但最好将两个方案结合起来。”看来,凌玄发对这个问题已有了清楚的思虑。

“结合?那怎么个结合法?”我追问道。

“是这样的,首先,为了尽快攻下该城,我们肯定需要集中主力攻击一点。但是,谁也不敢保证哪一点才是最容易攻破的一点,毕竟对方的统帅可也不是常人啊。……”

他提到的这个问题,“哪一点”,刚才我还一直没想到。

只听他继续道:“因此,我们应该集中一点强力攻击,但是也不放松其余三面,假如一面受阻,另外几面也有突破的可能。反观城内,他们肯定没有全面完美防御的可能,他们兵力只有我军一半,且又有一半或伤残或疲惫或已无斗志,大概真正有用的也就八九万人。

“因此,我建议,北面,照刚才梵.阿泰将军所言,以三万军队佯攻,实为防敌逃窜,也防止敌方援军突然到达。东南西三面主攻,其中以东面作为最主力位置,可以放置二十万军队在那边,所有的攻城器械如投石车之类都放到那边,目前已造出的少量雷火弹也可以放在那边,在必要时使用。剩下两处,各以八万人攻之,仅剩一万左右在大本营。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虽说西、南两面并非主力,却要发起首攻,以吸引守城敌军注意,使我军主力趁机渡河到达东面山坡……”

我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立即问道:“那么,我军从哪处渡河?还有到北面的三万人马,怎么过去?”

“确实,渡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却已想过了。刚才我大概命人探勘了一下,此河通常宽度为五十米,深三四米,本来南、西两面皆有宽大的浮桥。南面浮桥在敌军仓皇通过后几已损坏,而西面浮桥则被我们控制了。只是,如此多军马要很快渡河,仅以浮桥肯定不堪重负。探子已经回报,说发现了两处相对较窄较浅的河段,分别位于东南与西南,我军主力从那两处渡河。至于北面三万人,可以先命他们通过浮桥到位。”

听他解释清楚,我高兴的说:“大哥您真是立了大功啊,居然想到先命人去勘察了河流情况。要不然,今晚可不一定攻得下来呢。好,那三万人,此刻就让他们到位。对了,我觉得所有部队最好现在就开始进入各自岗位,我们光围而不攻,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对于我们的实际动向他们暂时恐怕也还猜不出来,只能在上面干看着……”

接下来,关于具体各处的负责,各人的职责,我做了详细的分配,众将都下去准备或行动了,只剩下了凌玄发。

“大哥,你觉得计划会照我们的方案顺利进行吗?”我还是有些担心,假如今晚攻不下来,对我军绝对是险大于安。

“我知道你担心对方的援军。不过,援军肯定没这么快,毕竟外面是个更广大的平原,几十万军队必定要分驻各处才可能有效控制。这样,他们的前锋就算到达,数量也不会太多,我军三万人应该可以挡一阵。等他们集齐好大军来援时,我们肯定已经破城据守了。当然,对方城内的人也肯定不希望看到我们顺利进行,可惜,他们已是有心无力,根本就没有组织有效进攻的可能,只能据城死守,以待援军。”

听他这样说,我才放心了不少。

待凌玄发出去后,我决定好好休息一下,今晚可又是个不眠之夜啊。

虽说是想休息,但纷乱的思绪,离激战还剩十二个小时,谁又真的睡得着?

城内的敌军不能,我更不能。

要是沙儿在就好了,至少可以陪我说会闲话,缓解一下紧张的心情,或给我泡杯茶,我发现我已习惯了那种茶的味道,苦苦的,带点茉莉芳香的味道。

本来预定午后即展开攻城,但由于大军围城,不同部队要进入各自岗位,这些都需要时间,而我军更需要在尽快到达岗位后获得休息恢复的时间。

毕竟,战士们是人,而不是永不疲累的什么东西。

对了,永不疲累?

我忽然想起了一类法术,那是黑暗系列的,死灵法术,可以驱使亡灵的尸骨,作为施术者的傀儡。假如可以组成这样一支军队,那么攻城掠地岂不既减轻了补给的烦恼,也没有休息的必要。当然,任何一支军队还是需要有将帅进行指挥,否则亡灵尸骨再多也用耗尽的时候。只是这样一来,人力物力可大为节约了。

可惜连日来,我几乎就没想起过魔法,更不要说认真思考这一类高深诡异的法术。

等这次会战结束了,我可要好好静心想一下。

对于普通人,虽说不能使他们永不疲累,却应该有法术可以使他们暂时感觉不到疲倦吧?

是了,精神类法术,不是可以控制人的意识吗?假如可以使对方意识暂时对自身不起作用,身体完全受施法者摆布,不就可以了?是士兵进入催眠状态,然后在毫无痛感也无累感的情形下作战,那可也同样是一支恐怖的军队,虽然比起死灵大军稍显不足,但需要的法力肯定要少得多。

尽管催眠一支庞大的军队同样也需要大量的法力。但我不是有可以无限从外界吸收元素力量的能力吗,到时用一个魔法阵将这些收容来的法力都集纳在里面,应该就可以使用了吧。

一会儿这样想,一会儿那样想,终于在不知过了多久的胡思乱想之后,我的意识也渐渐的模糊了。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