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汉风1276 > 134章 朝堂上的阴谋

134章 朝堂上的阴谋

到得汀州,这十来万军民终于松了口气。

兵科坐镇漳州,一个多月里往汀州运来许多粮食军器银钱,一部分给文天祥陈淑桢做军用,一部分给赣南逃出的百姓,无论男女老幼都得到了百文铜钱三斤米一斤鲸油一斤海盐。

右丞相同都督诸路军马事文天祥,闽广宣抚使陈淑桢,琉球总督楚风,三人联合上表朝廷,先自请赣南大败丧师辱国之罪,然后讲了退守闽西粤东,互为犄角之势,徐图进兵赣南收服失地的方略。

汀州至泉州一千余里,宋朝的五百里飞骑急报,在山地丘陵一天也就跑个三百里,来回七八天。

第九天上朝廷旨意传到了汀州:各部公忠体国将士用命,虽不能保守赣南,毕竟救下许多百姓,且空坑宁都两场大捷,实为国朝三百年所罕有,内振人心外慑不臣,为当世之殊勋。文天祥加少保信国公,陈淑桢晋为闽广经略安抚制置大使便宜行事,楚风授通侍大夫柱国,如奏章所请,各部分驻闽西粤东,许就地征集粮饷军器。

楚风拿着圣旨琢磨,明白过味来,就地征集粮饷军器,这条就是叫你们自个管自个,我朝廷是没钱饷啦。

文天祥的少保信国公,自己的通侍大夫柱国,要么是封爵要么是勋官散官。没有一点实权,倒是陈淑桢地实权大了许多。在闽广一带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文武悉听节制大约是朝廷觉得她一个女人,没什么野心吧。

而且。这官儿封得也挺有意思。安抚制置大使实权虽重,还得听都督诸路军马的调遣,文天祥自然能指挥得动陈淑桢;朝廷却给她加个便宜行事。简直是摆明了说:陈大使你自己做主,别听文天祥地

这哪是要两部军马互相配合啊。干脆是让他们互相监视互相拆台

不过朝廷这番良苦用心完全是瞎子点灯白费蜡。陈淑桢的老爹陈文龙,与文天祥前后考上的状元,两家私交甚好,陈淑桢以侄女自居,怎会不听文天祥地号令

这些天,汉军帮助文陈两部整训军队,修葺汀州城防,把这里打成铜墙铁壁一般。蒙古军没有火药的帮助,以襄阳打了六年,钓鱼城坚守三十六年的情况看。鞑子要正面进攻打破汀州。基本上是做梦。

圣旨一到。文天祥立刻遵旨拔营。和陈楚二位依依惜别后。经由汀江南下上杭梅州。经略粤东去了。赣南过来地十万百姓。子弟在他军中地。也跟着去梅州。其余地就由陈淑桢在汀州莲城安置下来。

从到汀州开始。一连十多天。雩都赣州地鞑子没半点动静。汀州坚城。陈淑桢守军甲坚矛利。身后有莲城龙岩直达漳州海滨地补给线。四周崇山峻岭间还有大大小小上百个畲人客家人寨子。全是畲汉义军地家属族人。陈淑桢可以一呼百应。形成了大纵深全方位地防御体系。赣南鞑子真正不能越雷池一步了。

见汀州可保无虞。文天祥走后第五天。九月十二日楚风就准备领军南下。沿来路回琉球。就在此时。接到了行朝十万火急地军报:

克泉州后。七月二十四日张世杰兵进福州。此前宋朝福建制置使王积翁知福州府王刚中。投降元朝做了福州路总管福州府知府。二王实为墙头小人。见宋军势大。就暗中和张世杰书信往来。说些身在曹营心在汉地鬼话。

张世杰是个赤胆忠心地直肠子。哪里晓得两人心怀鬼胎兵到福州。二王献城。张世杰还当他两个是好人。留两千淮兵驻防福州。自己领兵溯闽江而上。按照预定计划巩固以南剑州为中兴地山地防御。并让部下高日新领兵取邵武军。

八月二十日。福建道宣慰使行征南元帅府事唆都。万户莽古泰。元帅刘深领兵从两浙到建阳一线。和张世杰相持。九月二日。唆都令莽古泰刘深虚张声势牵制张世杰。自领铁骑绕道古田下福州。此时。若王积翁王刚中能坚守福州。则张世杰回兵一击。唆都前后坚城不下。后有大敌追来。必然大败亏输。无奈二王实在是软骨头。对唆都畏如虎豹。立刻就开城投降。又翻过来说自己和宋朝是虚与委蛇。

这事做得太不地道,翻来覆去投降跟墙头草似的,后来元帅刘深上表弹劾二王,刘深言王积翁尝通书投降于张世杰,积翁亦上言兵单弱,若不暂从,恐为合郡生灵之患,帝原其罪。忽必烈出于招降纳叛地打算,最终没有治二王地罪。

唆都兵进福州,可怜那留守的二千淮军全部殉国成仁。此刻后路粮道断绝,张世杰大军陷入被前后夹击地窘境,只得由尤溪德化山路,逶迤退回泉州。

福州南剑州不保,则依托武夷山的防御计划全盘失败,鞑子随时可以海陆并进,由福州下泉州。朝廷慌了手脚,只得飞马来招楚风入朝,商议下一步地计划。

汀州城头,望着远去泉州的一行人马,陈淑桢既松了口气,又担上了心事。松了口气,是为的楚风远去,省得别人乱嚼舌头;心事是想,此去不知朝廷有何打算

泉州行在,城内外乱纷纷一片,闻得福州得而复失,张枢密退兵回泉,市面上顿时谣言四起,百姓们口中鞑子兵今日到了兴化,明日过了仙游,城中一日数惊。

民间乱,朝堂上更乱。

楚某人身为番邦,结交外臣,其意在何为陆秀夫拿着文天祥陈淑桢楚风三人联名的奏章,正言厉色的质问陈宜中。

杨亮节似笑非笑,苏刘义冷眼旁观,陈宜中只得应道:楚某番邦小国,能有什么大志圣人有经权之变,如今山河残破至斯,大宋的祖制变一变,也是没奈何的事情。

殊不知陆秀夫最看重祖制,在船上时尚且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怎容得陈宜中虚言推诿又道:大宋祖制,岂可轻言放弃便不说这般,便是楚某没有狼子野心,如今行朝不退往琉球,却往何处去占城三佛齐丞相可说动一处么

陈宜中面上一红,神色大窘,方才陆秀夫张世杰联名上奏,要削楚风之权,行朝退往琉球。

这不是鸠占鹊巢的计策吗太也下作了点。但要知道,陆张是大忠臣,他们忠的是宋,不是琉球,在那个时代,国家民族和朝廷皇帝,往往就是同义词,为了官家朝廷,大忠臣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陈宜中本能的觉得这个办法不妙,千万别偷鸡不成倒折一把米,控制琉球的计划不成功,倒把楚风从朋友逼成了敌人。但对占城等藩国的联系一向是自己负责,去年形势最坏时,行朝曾作过逃亡占城的打算,却被对方一口回绝,现在陆秀夫又搬出这码事,辩才无碍的丞相大人,也无法反驳。

想了想,陈宜中又道:张枢密,这泉州行在,当真保不住了么

若是山地作战,末将无论如何要和唆都拼上一拼张世杰无奈的朝小官家杨太后拱拱手,泉州四野开阔,几座小山不过数十丈高下,根本无险可守啊何况,末将手下,全是水军,陆战并非所长

陈宜中皱着眉头,琉球好歹是大宋属国,我们这般作为,怕冷了天下人心呐

大不了封那楚风高官厚禄,若是他真有一颗忠心,便将琉球基业做大宋复国的基础,有何不可将来丹书铁券封王封侯,甚至将大长公主嫁给他,天下人还有什么说的陆秀夫侃侃而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琉球自不例外。

陈宜中摇着脑袋,觉得还是不妥,便退守海上,或者往粤东会合文天祥,在潮汕梅州一带徐图恢复,也比这个计策好。

哼,和文天祥会师那人手握重兵,仰天下人望,从鞑子军中不清不楚的逃回来,又和楚某勾勾搭搭,焉知不是又一个曹阿瞒秦谬丑陆秀夫见此情形,也顾不得了,一咬牙,跪下朝上奏道:微臣有本要参。

杨亮节等人大奇,陆秀夫此时要参谁呢

臣要参陈丞相,容纳楚风等人假名冒贡之事陆秀夫此言一出,陈宜中就知道要糟糕,待要阻止,却来不及了。

陆秀夫当初审过刁老鼠琉球王阿泰,供词还一直留在手上,此时呈了上来,上面原原本本的说了,琉球居民,多是临安逃出的匠户,楚风本系海商,掌握实权,阿泰纯属傀儡云

这份奏章一出,杨亮节等人望着陈宜中嘿然冷笑,此前听陆秀夫说那琉球隔海数百里,易守难攻,又工艺达,造得武器盔甲和大炮,就有点动心,此刻挑明,那里本就是大宋遗民所建,与本土何异收回朝廷,自是理所当然。

陈宜中摇着头苦笑,刘黼虽然想帮老同学一把,只不知该如何开口。

半晌,杨太后缓缓启口:妾身妇人,军国大事全凭陆先生做主。

陈宜中心头一沉。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