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大唐之龙傲天下 > 第247章 跑路

第247章 跑路

第247章 跑路

人总是这样,事情没有发生前是最害怕的,那是不知道结果,如果真的发生了,反而没有那么害怕,也就是接受现实。武三思,武承嗣都不是年纪小的人。

明白自己逃跑被人发现,当然是新唐的军队,不可能是大周的军队。此时大周只剩下洛阳孤城一座,天下还有没有忠于大周的城池,武则天也不知道,因为消息已传达不进来。就算有恐怕也联系不上了,那出现在周围的只能是新唐军。

不错,出现在这里的正是新唐军第一军秦邦俊的军队,表面看唐军对洛阳包围的并不严密,那是指挥进攻洛阳的晋文斌完全承袭李孝的战略战术。再说大唐甘州军事学院是丁解元在主管,他们都是学自李孝那一套后世的战术思想。

对洛阳严格意义上来说叫封锁,并非是包围。这种战术方法并不是以歼灭城内的人为主,晋文斌已是成熟的军队将领,并不像以前那样,打仗的时候需要李孝指导。

李孝也明白,他手下这些军队将领已走向成熟,不用他再操心了,所以把精力用在了整个天下的稳定和管理上。把对洛阳的指挥作战完全交给了晋文斌的参谋部。

封锁和包围完全是两个概念,但这时候的将领显然还没分清。刘仁轨认为李孝的新唐军包围洛阳周围只有五万多军队。

其实围在周围的是四个军,八个师,九万多军队,不比洛阳城里的人少。但是在洛阳周围四个主方向上,只有一个师,其他一个师散开,分散的封锁了周边地区,以连排为单位,对道路进行了严密的封锁。

可城里的武承嗣并不知道,他还以为可以轻易出城逃跑呢。秦邦俊建立的是外围封锁线,对洛阳进行封锁。

武则天猜得很对,李孝确实不急于进攻洛阳,而是在平稳天下,研究怎么对付周围这些国家。

从后世来人的心理上说,吐蕃、契丹和突厥,这些地方都是中国领土,其中特别是吐蕃,那可绝对是中国的领土。只有其中的突厥好像后来他们跑到东欧去了,也和后世那些什么东突的组织有关。

匈奴、突厥后来的什么蒙古,大辽、后金、满清,这些人和中原的战争延续了整个中国历史。想想这些李孝心头就杀机涌动,恨不得把他们斩草除根,斩尽杀绝。大汉民族讲仁德,讲忠良,讲情义,儒家学说以中庸为根本,没有扩张侵略过,但周围这些民族却无时无刻不想着进攻中原,夺取汉家天下。

所以他在调整内部,稳定边防建立完善的体制,并没把武则天残存在洛阳的势力放在心上。把一切指挥权交给了晋文斌,只有一条指示:“以最小的伤亡,最小的杀戮来结束对洛阳的战斗。”

参谋部研究后认为,面对危机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保证视死如归和忠贞不二,所以制定了这个封锁计划。

把四个军摆在四面,用一个师阻住正面离城五里扎营,把另一个师散开封锁两侧道路,暂时对洛阳造成压迫感。同时利用潜进洛阳的情报人员散发消息,进行心理催化,迫使城里的人反叛或者失去战斗之心。

也相信有意志不坚定的一定逃跑,巡逻封锁这一带的是第一军第3师弟12团的一个连,连长范江。夜间警戒哨报告,有一队人马通过小路向北行动,能有一百多人,十几辆马车。

范江认为不是逃跑的人,哪有人傻到这程度,逃跑还一百多人赶十几辆马车,那是偷着逃跑吗?虽然洛阳城里物资还不紧缺,但封锁当然就是不能让物资进出。

那一百多人应该是军队,自己的一个连也一百多人,担心让这些人跑了,马上联系营长罗乾。这可是大鱼,封锁这么多天什么也没抓到,上级的命令是严密封锁,弄得新唐军没什么事干,有这事当然特别积极。

罗乾一声令下,全营集合,以新唐军的训练有素,从周围把武承嗣他们包围。当这个车队完全进入伏击圈的时候,烟花信号,周围的人全都亮起火把,从周围包围上来。

此时东方已渐渐发亮,天地间已不是那么黑暗,武承嗣的侍卫队长果毅校尉伍通大吃一惊。他们是忠于武承嗣的,其实无论什么人都会有亲信,有朋友,有知己,武承嗣他们是坏人,但并不见得就没有忠于者。

伍通也算是名门之后,当然隋末天下大乱,逐鹿中原的时候,其祖父伍宇昭也是一方大将,号称南阳候。但不敌宇文成都战死,伍家也就没能在乱世中谋得一席之地,伍家后代习武读书也有不少人才。

伍通父亲得祖训,退守田园。但伍通不服,认为自己可以建功立业,就瞒着家里人偷偷来洛阳,参加武举比试。武则天的武举科考并不成熟,还停留在初步阶段,也没什么考核标准,只是首先看外表,高大健壮,再考一下是否识字,同时看一下武艺,几样都不错的人就可以被录取。

武则天有意提拔寒门人士,伍家虽然当年也是大隋高官,但并非是世族,也就把伍通录取,这让伍通很是感恩武则天,也表示忠心。

武承嗣也想找一些可靠的能人保护自己,见伍通很有能耐,武艺又高,就把他收到自己身边,封为果毅校尉,充当魏王府侍卫统领。伍通也十分忠于武承嗣,武承嗣逃走,伍通虽然不满,但还是保护他离开洛阳。

见周围出现的人有好几百,还有骑兵,也大喊道:“准备迎战”

侍卫虽然不多,但伍通精通战阵,平时训练的还可以,一百人由两个旅帅带领,迅速结成战阵,把车辆保护到当中。

包围上来的罗乾一见,也很吃惊,看来他们保护的应该是重要人物,这些侍卫训练有素,一副战斗力很强的样子。再说他们都是骑兵,也严肃的传令围歼战术。

这是新唐军经典的战术,也就是发挥出武器的优势。随着罗乾的命令,四个方面的士兵也结成队形,取下钢臂弩上弦搭箭,并没进攻太快,而是以稳定的速度向前逼近。

让伍通奇怪的是,周围这些新唐军怎么下马了?骑兵冲击当然是对冲,谁的速度快,冲击力大,谁的胜利机会就大,但对面的新唐军却下马,以步兵向前逼近。

武承嗣一开始并不想冲出去,因为知道他冲出去也跑不多远,就会被追上。但周围的军队下马,让他看到一丝希望,虽然舍不得自己带出来的钱,可他更明白没有命再多的钱也没用,对伍通说道:“放弃车仗,杀出去。“

武承嗣这个决定让伍通佩服,他们离开的时候,就认为带这么多车辆是很难逃走的。此时武承嗣说放弃车辆,他当然同意,一挥手,一百侍卫成冲锋队形打马向北面冲来。

武三思心疼啊!那可是两个王府的金银财宝,这些年收刮来的财产全在车上。可他来不及反对,也跟着车辆向外冲。

罗乾暗暗叫了一声好,此人很有将才,能迅速下达命令果断出击,大喊道:“三段式射击。”

嗖嗖的声音,新唐军之所以下马为的就是稳定射击,骑在马上也可以进行骑射,但准确率大为降低。这是小股部队作战,并非大军集群作战,对方人不多,全是骑兵,所以命令下马成步兵排队向前推进。

北面正好是第一连范江,一声令下,第一排的士兵射出手里的钢弩,这是最典型的三段式射击,第一排的士兵射出弩箭立即向后退上弦,第二排的人也就举弩射击,射完后退第三排射击,而第一排正好上完弦,接替上来,形成连续不断的打击。

钢臂弩射程远威力大,箭只短小,在黎明前的天空下只能听到破空的尖啸,却看不见弩箭,这些人是侍卫,并非军队,连防守的盾牌也没有,又是骑兵冲击,当时人仰马翻。

让伍通想不到的是新唐军如此近的距离,第一轮射击竟然不是人,而是战马,这是和吐蕃作战得出的经验,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战马目标大好射,战马又不会防守,就算有盾牌也护不住那么大的面积。战马受伤就会乱跑摔倒,引起骑兵的混乱。

果然罗乾的人是出现在周围,也高举火把,距离近战马的速度起不来,而对方一个连一百二十多人,连续不断的射击,密集的弩箭让前冲的侍卫人马大乱摔倒。

伍通冲在前面,手中的骑枪上下翻飞,看得出他的武艺确实高强。打击将领先击毙当官的,这是新唐军的战术要求,有不少弩都是对着伍通的。

他再高的武艺也防不住如此密集的弩箭,就在他的战马距离那些单腿点地举着钢臂弩士兵十几米远的时候,连着中了三支弩箭的战马悲鸣一声轰然倒下。

伍通一个翻滚用枪一撑地面人站起来,可他忘了这些弩箭是连续射击的,身上连着被射中两箭,人也大叫一声倒下。

就在伍通倒下的时候,他悲哀的发现,一百侍卫此时还骑在马上的人已然没有了,可四周的新唐军也压了上来。(未完待续)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